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节不是“逼婚季”
别让赌钱变成“新年俗”
酒量排行榜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不是“逼婚季”

作者:□邓海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逼婚与反逼婚这个烂俗的话题,年年春节都会发酵一次。近日,有网友贴出母亲大人的一段微信聊天记录,在对方“不结婚让别人笑话”“不生个孩子老了就得等死”之类的狂轰滥炸下,当事老妈毅然决然拒绝逼女儿结婚,称“逼婚和养狗配种有什么区别”。有网友对此感叹,这才是亲妈。

  看起来,拉锯战般的逼婚与反逼婚,气势上不比任何年度大片逊色。一方面是从年尾炒到年头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说全国各地被逼婚率均在70%以上;另一方面是大龄青年众筹“反逼婚广告”有了最新进展,据说在北京东直门地铁站内,该广告已经闪亮登场。

  又是逼婚的惨烈,又是反逼婚的骄傲,再加上“深圳208万元娶妻成本”等火上浇油——中国婚恋关系的奇特镜像,就在这些亦幻亦真的碎片化事件中被拼凑出来。被逼着结婚,被门户之见拖垮爱情,被婚恋成本压垮信心……在2015年中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的语境下,民众难免会深切地担忧:“单身汪”还能愉快地进化为“情侣喵”吗?

  很多人轻佻地感叹着,每逢佳节被逼婚。仿佛人还没到家,一大拨七姑八姨已在村头村尾候场“逼婚大戏”。只是,这样的控诉,不过是内心戏太丰富而已:眼下的80后、90后,真有那么多的七姑八姨吗?至于父母双亲,儿女到了适婚年龄,家人催一催、问一问,不过就像问一声“你吃饭了没”、早晨催你起床上班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本质上看,其实这就是嘘寒问暖般的关怀,既没有拿命要挟,也没有赌咒发誓,怎么就成了“逼婚”?与其说你感觉被逼,不如说是你自己潜意识里也深感未婚的压力,杯弓蛇影作出条件反射罢了。

  至于婚恋成本的算盘,姑且一听,一笑而过。比如,深圳流动人口的数量,早在十多年前就突破千万级大关,如果他们人均“208万元娶妻成本”,这是要活活拆散幸福美满的千万家庭吗?《唐律疏议》有云:“娉财无多少之限。”大意是说,女方收受绢一尺以上,就被看作是“纳征”礼成,这婚约就有法律效力。可见,如今动辄上百万元的婚嫁成本,并非“封建”,而实在是“时髦”过头了。对此,有“神曲”早就忍不住吐槽:“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公众与其在婚恋成本上纠结,不如真心创造交际机会,让适龄男女多些恋爱的可能。他们真相爱了,还有什么能拆散呢?

  爱情是甜蜜的负担,爱情是幸福的幽怨。在中国,在世界,所有相爱相恋、结婚厮守,都是值得祝福的美好事情。至于季节性逼婚与被逼婚的抱怨,很大程度属于“被害妄想症”,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邮箱:jzrbsp@163.com。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