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案件,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为此,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万一上当受骗或听说亲戚朋友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换句话说就是,陌生电话勿轻信,对方身份要核清,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须小心,遇到事情勿惊慌,及时拨打110,诈骗信息勿删除。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谨防以下10类电信诈骗:
1.机票退改签:冒充机场或售票网站客服人员,打电话称机票购买失败,可以退款,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或者诱骗受害者转账。
2.网上购物退款:冒充网购客服人员,通过QQ或打电话称物品购买失败,可以退款,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或者诱骗受害者转账。
3.冒充领导或朋友:冒充领导或朋友,打电话称有急事,急需用钱,诱骗受害者转账;冒充企业高管,打电话或通过QQ等方式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转账。
4.冒充公检法: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打电话称受害者涉及某起案件,必须汇钱到指定银行账户,以证其清白或保证资金安全。
5.冒充银行或电信运营商:冒充银行客服电话或电信运营商客服电话,发送短信称银行系统升级或积分兑换等,同时附带一个网站链接,该链接往往带有木马,或者提示输入银行账户和密码。
6.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给受害者发送短信,内容如“这里有你的照片,你自己看吧”“这是你孩子的成绩单”等,并附带一个网站链接,受害者若点开链接,手机就会中木马病毒。
7.中奖诈骗:声称受害者中奖,要求先缴付保证金,诱骗其转账。
8.扫二维码致手机中毒:诱骗受害者扫描陌生二维码,使其手机中毒,从而导致资金损失。
9.包裹藏毒诈骗:声称受害者快递或邮件中被查出藏有毒品,需要汇款到指定银行账户以便调查。
10.刷卡消费欺诈短信:发送短信称受害者银行卡或信用卡异地消费,要求拨打短信中指定的电话进行查询,继而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人员或银行客服人员,要求受害者将钱汇入“安全账户”,或者骗取其银行卡账户、密码。
高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