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精诚团结,凝心聚力,勇挑重担,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建设工作取得实效,许多重大交通项目连续取得突破,交通运输规划的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这五年,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2%;累计新改建公路1928公里,初步形成了“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和“八横十纵”干线公路网,实现了所有县城20分钟上高速路,国道里程也由原来不足6公里增加到270多公里。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广大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7443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支撑、干线公路为主导、农村公路为基础,四通八达、快捷便畅的公路网络体系。
这五年,是交通运输重大项目取得连续突破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建成了总投资近40亿元的桃花峪黄河大桥,打通了焦作至郑州又一便捷通道;顺利实施了武云高速公路项目,今年将建成通车;困扰我市十多年的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项目被定为部、省PPP试点并成功落地启动;实施了焦作至沁阳、修武至焦作、武陟马营至博爱小中里等一批一级公路改建项目,交通运输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显现。
这五年,是城市公交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我市被定为全省首批公交优先示范创建城市,连续两年获得省厅补助1000万元;成功参与运作了总投资达12亿元的世行贷款绿色交通项目,为城市公交的大发展赢得了不可复制的历史机遇。五年来,市财政先后投入资金1.2亿元,更新公交车422辆,建设了北朱村公交停车场、缝山公园公交首末站等一批公交场站;公交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在全省率先实现手机刷卡乘车;实现了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全覆盖。
这五年,是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市道路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全市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2.3亿人次、119亿人公里、9亿吨和3609亿吨公里,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1%、5.6%、11.6%和14.8%。全市公路营运客车达1377辆,中高级营运客车比重达到77%。全市营运货车达69002辆,比“十一五”末增加28920辆。城市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8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41%。
这五年,是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执法形象“四统一”建设任务;我市被定为全省出租汽车行业建章立制试点,省交通运输厅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对该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沁阳市、孟州市被定为全省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县,有力提升了农村公路发展水平。孟州市被确定为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
尤其是去年,我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推进六个重大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1亿元;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项目动工建设;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已完成85%以上的投资;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已签订特许权协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农村公路作为全市重要民生工程和“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完成建设527公里,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410公里民生工程任务。
同时,我市还着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进一步改善广大城乡群众出行条件。积极做好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争取到省交通运输厅1000万元公交补助资金;多方筹资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03辆;为8万多名老年人、残疾人办理了免费乘车卡;积极优化30路、19路等公交线路。焦运集团投资4000万元,购置纯电动客车65辆,更新焦作至修武、焦作至博爱等城乡班线客车,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班车,为广大群众出行带来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