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市农业局副局长史家富率领我市农技、种子、植保等部门的农业专家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察墒情、查苗情,为早春麦田管理“把脉问诊”,指导农民生产。他们呼吁,各地要狠抓一个“早”,突出一个“促”字,抢时间早管理,促苗早发稳长,加快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专家们先后奔赴武陟、修武等地,深入麦田调查麦苗长势。他们认为:由于去年麦播后遇上连阴雨,光照不足,降温偏早,提前进入越冬期,加上开春后气温偏低,小麦苗情长势普遍较弱,一二类苗比去年低2个百分点。他们建议,开春后,各地要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早春麦田管理。
在武陟县北郭乡蔡庄村,不少农民或在浇水追肥,或在中耕增温保湿。市农技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万泉,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长青等农业专家走进麦田,认真查看麦苗群体、分蘖、叶片、根系。针对苗情偏弱的状况,他们与该县植保、农技人员会商后,提出了施肥浇水、以促为主的管理意见。
“从苗情调查看,今年全县小麦苗情普遍不如往年好,”武陟县农业局农技站长、高级农艺师谢凤仙说,为了促苗早发稳长,加快苗情转化升级,县农业部门已经制定出台了早春麦田管理意见。这几天,县乡技术人员将全部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麦田管理,一个以促苗转化升级为主的麦田管理高潮将很快形成。
走进修武农村麦田,远看旺、近看壮的苗情景象让人眼前一亮。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说:“今年修武县的小麦苗情长势真是喜人。据苗情调查,全县25.3万亩小麦群体足、个体壮、分蘖多、根系发达,一二类苗占到93%,其中一类苗占68%,二类苗占25%。”
在该县王屯乡周流村,这里的麦田种的是小麦新品种“百农418”,采用的是宽窄行种植新技术,苗匀、苗壮,群体都在70万头以上,长势喜人。该县农技站站长李胜利说:“全县采用这种粮种良方、农技农艺配套种植的宽窄行小麦在5万亩以上,群体都在60万~80万头之间,个体、分蘖、根系、叶龄全部达到了一类苗标准。”
市农业专家在修武实地调查后,对壮苗麦田提出了近期以中耕、增墒、保湿为主的早春管理建议。史家富希望各地在这几天气温回升后,马上掀起早春麦田管理高潮,为今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为粮食高产、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