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轻松、喜庆和团聚,但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来说,每时每刻都必须坚守在岗位上,面对病人的各种病痛,甚至生死。
赵童是省级青年文明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由于其所在科室的特殊性,节日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在他参加工作的10个年头里,有8个春节是在病房里过的,今年亦不例外。从2月7日8时开始到2月8日下午,赵童的工作才结束。
2月8日凌晨,庆祝新春的鞭炮声刚刚响起,ICU内的电话铃声也随之响起,医院通知赵童,武陟转来了一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需抢救。放下电话,赵童通知所有值班人员立即做好准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医护人员终于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ICU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英语缩写,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收治的都是极其危重的病人,在几分钟内,病人的病情就可能发生变化,这全靠医护人员观察、记录并及时反映病人病情。
在这个科室,有27名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许多护士都是“90后”,赵童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形容为“年轻人的活儿”。每天,ICU的医生和护士4人一组为病人进行翻身拍背抽痰护理,两个人负责给病人翻身,两个人把床单整理好、枕头垫好以后,再将病人慢慢放回支撑物上。在翻身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给病人拍背,再用仪器将痰抽出。这一系列动作下来,一个病人大约需要5分钟,每两小时要为病人进行一次,22个病人轮流下来需要近一个多小时。过年的时候,往往是ICU最忙的时候,工作量可想而知,男护士李振芳刚上班,就得了腰肌劳损。
“对于很多危重病人来说,如果没有ICU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赵童把ICU比喻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说,ICU的医生和护士时刻都在扮演着“救火员”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