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学中,我和刘绍亮关系最铁,来往最多。
他数学好,我语文好。同学们常常围着他问数学题;老师常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宣读。
高中毕业后他去公社广播站当了广播员,我当了民办教师。我们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有畅想不完的未来,有争论不完的问题,有打不完的嘴官司,直到发展为吵吵闹闹谁也离不开谁。过年过节我们还互相走动。来往多了,他村里的人都认识我,我们村的里人也都认识他。
有一年春节,我去他家给老人拜年。那时虽然贫穷,平时不舍得吃穿,过年时也会割几斤肉招待亲戚的。农村人朴实,信奉“自己吃了是填坑,别人吃了是传名”的做人信条,对自己克勤克俭,对别人热情大方。我给老人拜过年,说了会儿话,大娘给绍亮说:“我去做饭,你和先礼去你那屋说话吧。”
我们两个便神聊起来。说了一会儿,开始斗嘴。他要给我比猜拳,“什么五魁首呀、六六顺呀、八匹马呀”……我不会;我给他比绕口令,什么:“板凳宽,扁担长,扁担要绑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扁担偏要绑到板凳上。”
一会儿,饭菜端上来了,有大肉、海带、丸子、炖粉条四大碗,还有几个馒头。绍亮拿出一瓶白酒,非要我喝酒,我不胜酒力,一喝酒便面红耳赤。
我们那里的农村喝酒成风,认为无酒不成席,客人来了,借钱也要打酒喝,春节更是少不了喝酒。如果是尊贵客人来了,主家一般还要请人作陪。陪客的方式很特殊,往往喜欢采取车轮战术,主人招待客人喝酒吃饭时,一会儿来个人,胳肢窝里夹瓶酒,进来打个招呼,说几句客套话,就坐下与客人敬酒猜拳。先来的陪客喝一会儿,突然想起家里还有事,便撤了。前边的刚走,又有人夹个酒瓶来了……这样轮番上场,非喝醉撂倒两个才高兴,才算喝好。热情过度有时乐极生悲,年年都有因为走亲戚喝酒出事的,还有亲戚之间因为喝酒生气打架的。所以我不喜欢喝酒,也一直不太沾酒。绍亮是能喝几杯的,想在喝酒上再胜我一局,让我甘拜下风。他执意要让我喝酒,盛气凌人,气焰嚣张。我明知不行,正面较量必输无疑,就迂回搅扰,与他斗嘴。他把酒斟满,举杯说“喝酒!”我说“好,你喝酒!”他喝一杯,我只端不喝。几个来回后,他没办法,开始还文质彬彬地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嘛!”我接着说:“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我故弄玄虚地问他:“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他好奇地问:“什么后果?”我说:“结果得罪了杨玉环,下场不好啊!”于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招不灵,又换一招。他拿着酒瓶开始数落起我:什么“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我指指那一大碗肉说:“男人不吃肉,一辈子穷不够。”他急了,开始攻击我:“连酒都不会喝,还算个男人吗?”我回道:“抽烟喝酒赌博还是好男人吗?”谁也说不了谁,谁也不服谁。但是,绍亮死缠烂打劲头很大,不灌我几杯誓不罢休。说:“过年高兴必须喝!我喝两杯,你喝一杯,这样可以了吧?”于是斗嘴变成了较劲儿,双方僵持不下。他是情真意切,我是实在不行。但是我知道,我能大块吃肉,绍亮不喜欢吃油腻的,我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避其锋芒,攻其薄弱。于是,我说:“那好吧,我就舍命陪君子。”他见我中招,得意地笑了笑,就去端杯。我说:“别慌!先吃点东西垫垫底吧。”他说:“可以。”我说:“咱先把这碗肉吃了再喝酒,为公平起见,我吃你陪,一替一块儿,吃完为止。”
再看那肉,每块长两寸、宽一寸、厚有半寸,一块足有一两,肥得流油。我夹起一块就吃,还故意说:“好吃,香!”他也夹一块,死活吃不下。我又邀他吃第二块时,他看出来中计了。说:“你这个家伙,爱喝不喝,我是拿你没办法了。反正我是不吃了。”我说:“这就对了嘛,你有喝酒的能力,我有吃肉的福气,不要总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嘛!”于是,嘿嘿一笑,相互妥协,化干戈为玉帛了。
一恍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他成了名医,我成了教授,回想起当年的往事,我们不由得哈哈大笑。然后感慨地说:“那都是俱往矣了,现在只能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