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患病瘫痪在床,因为一分爱的坚守,他坚持照顾妻子18年,独自抚养4个孩子长大成人。他——王树林,一个普通农民,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钢铁汉子的“侠骨柔情”。
2月1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走进武陟县谢旗营镇谢旗营村,见到了61岁的王树林以及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妻子詹光琴。
充满阳光的小院中,瘫痪18年、13年前已变成植物人的詹光琴却面色红润,被丈夫抱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王树林习惯地握握妻子的手,趴在妻子耳边喊道:“老詹、老詹!你看今天的天气多好,笑一笑。”轮椅上的詹光琴眼睛眨了几下,嘴巴动了几动。
“天天都跟照顾小月孩一样,18年了,没给她断过一顿饭,也没让她受一点儿委屈!天暖和时推她出来走走,门口人都说她有福气。”坐在妻子旁边,王树林向记者讲述着这些年的艰辛。
义无反顾救爱妻
1997年,已是不惑之年的王树林家庭和睦,4个儿女乖巧听话,他又用多年积蓄盖了新房子、置办了新家具。他的家是邻居们羡慕的幸福之家。但是,灾难突然而至。这一年,妻子詹光琴被查出脑瘤,需要做手术。那时,最小的女儿只有6岁,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王树林身上。
他带着妻子辗转武陟、焦作、郑州的多家医院进行治疗,又东借西凑了5万元,于1998年春节前给妻子做了手术。
手术前后,王树林陪着妻子在医院度过了2个春节。可是,手术后的詹光琴并没有明显好转。至今,王树林仍记得1998年春节前的农历腊月二十九,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让他回家准备妻子的后事。“我和她有缘,有她在,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放弃一线希望。”抱定这样的想法,王树林咬牙带上妻子到省人民医院做了穿管手术。
细微之处见真情
命运似乎在捉弄着王树林一家,手术后的詹光琴身体依然没有大的好转,反而慢慢失去了行走能力,还大小便失禁,每天只能坐着、躺着,直至后来完全瘫痪,失去咀嚼功能,只能进流食,其他食物都需要王树林嚼碎了喂。王树林又当爹又当妈,除了照顾4个孩子和卧床的妻子,还有和几个兄弟轮流照顾年过八旬的父母。
邻居告诉记者,妻子生病多年,但王树林从没有放弃过,没有让妻子受一点儿委屈。
每天清早,王树林早早起床,给妻子换好尿不湿,再做好饭喂妻子吃。这一切做完,他就到地里干一小时左右的农活,然后赶紧回家,料理妻子大小便。为防止瘫痪的妻子肌肉萎缩,他干活再累,回家都会给妻子按摩半小时左右。妻子长期卧床,为了不生褥疮,王树林经常为她擦洗身体。由于他的精心照料,妻子多年来从未磕碰受伤,房间里也没有一丁点儿异味。
春风化雨暖人心
攀谈中,王树林笑着说自己这些年就像被软禁一样,哪里也去不了。可他又说:“看着老詹能陪着我和儿女们,比啥都值得!”
由于要照料妻子,王树林不能外出打工,家里过得十分拮据。他有些愧疚地告诉记者:“我最对不起自己的儿女,不能给孩子任何物质上的满足……”
但在4个孩子心中,他们的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儿子王彦涛告诉记者,父亲给了他最好的爱,用实际行动教会了他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王树林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瘫痪卧床妻子的事迹在邻里间传颂,他的困难也引起了民政部门和市县残联的关注。前段时间,市残联理事长杜安禄和市肢残人协会主席贾小双专程看望慰问了王树林一家。听着大家的夸赞和鼓励,朴实的王树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人都是有感情的啊,况且她和我生活了这么多年,给我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她也不愿意有病啊。只要她有一口气,我就不会让她受一点儿委屈!”
从王树林家出来,记者的心头涌动着股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