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思想在路上
借“急”生财
出租车“公交化”
让“拉黑”来得更猛烈些吧
春天的马蹄声(外二首)
让开车使用手机成为社会禁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开车使用手机成为社会禁忌
□筠 溪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英国交通部拟于今年出台更为严格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继续加大对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力度,以期尽快遏制这一屡禁不止的驾车恶习。据悉,新法将规定,若驾车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使用电话,无论是接打电话还是收发、查看信息,都将以违法论处。该法规草案目前正在广泛征询各方意见。 (据光明网)

  这条新闻里“继续加大”和“屡禁不止”两个词特别显眼。可见,对于早已进入“汽车社会”的英国而言,开车使用手机也是久治不痊的顽疾。英国政府对开车使用手机行为的争论早已超出处罚与否的定性,而是要以越来越严厉的处罚,使公众对驾车恶习的危害性更加“印象深刻”。

  对比国内。前段时间,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的两会上,民进珠海市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司机开车时使用手机入刑的提案引起舆论关注。从部分门户网站的调查情况看,很多人认同开车玩手机的危害性,却不认同违法、入刑的定性。可见,国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仅仅从条件反射式的是非判断谴责这一驾车恶习。

  大多数人认为,在驾车时接打手机很正常,但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驾车时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比酒后驾驶更具危险性,存在较高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很多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只有从比较中才能显现问题的本质。对于开车入刑之争,我们可以围绕开车使用手机与酒驾的危害性进行对比。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心态和反应速度都较平时大大降低,对车速、距离感更难以准确判断,所以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而英国一家交通研究所最近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能使司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注意力甚至下降37%,而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可见,对于驾驶危险系数而言,手机非酒而胜酒。不同的是,酒驾者是个别人,开车使用手机者则是“大众人”。

  法制社会不能法不责众,“汽车社会”呼唤“汽车文明”。但进入“汽车社会”的国人还处理不好人与车、车与社会的关系,对“汽车社会”的到来还没有作好心理上的调适,更没有作好文化、政策和管理上的准备。缓解人车矛盾,应尽早制定科学的应对之策。

  当前,大多数国人就像顽皮的孩子,刚找到心爱的汽车玩具,还不知道如何玩,更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分享。对此,政府要当好“家长”,在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大道理的时候,有必要用“打屁股”的“强硬”手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开车使用手机成为社会禁忌。国人如何才能顺利走出一条公众、汽车、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将考验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智慧。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