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的本质是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由低端生产要素驱动向高端生产要素驱动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中站区依靠创新驱动,大力建设“实力中站、绿色中站、活力中站、幸福中站”,着力推动县域创新型经济发展。
中站区过去是靠“吃资源”起家、靠传统化工发家,如今面对煤炭资源枯竭的现实,率先转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涌现出全球最大的无机氟化工企业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钛白粉企业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轮胎生产企业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和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上市公司,有6家企业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体制创新、金融创新作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区域竞争力的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中站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格局。
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县域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核心,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科技创新,要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发展倾斜;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人人重视科技,事事追求创新”的浓厚发展氛围。
中站区一贯重视科技创新,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科技创新扶持基金,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科技贷款贴息等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氟、锂、钛、硅、锆五大化学元素强链、补链、延链,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工程,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发展,初步形成了风神轮胎、多氟多、佰利联、三木、鑫诚为科技龙头的汽车零部件、现代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园区,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品结构实现了从低端向高端、从“中站制造”向“中站智造”的转变。多氟多“863计划”通过国家验收,高纯六氟磷酸锂晶体关键技术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产六氟磷酸锂晶体产品的空白;佰利联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企业称号。中站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连续七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实施科技创新,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自主研发,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站区在河南省县(区)中率先成立知识产权局,广泛动员企业申请专利、争取专利项目,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1家、国家认可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有6家企业入选市创新能力评价100强企业,申请专利1个,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国家先进区行列。
实施科技创新,要健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缩短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站区坚持实施“引智”工程,先后帮助佰利联、多氟多等2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联姻”,签订产学研项目50多个,获得各级科研成果鉴定1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1项。
实施体制创新,提升服务企业效能
坚持创新驱动,要求政府进行体制创新,切实转变职能,建设一支务实创新的干部队伍,提升服务企业效能。中站区围绕打造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这一目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三查三保”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思考型、实干型、高效型、廉洁型政府机关干部队伍,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的创新思维、政务决策、工作推进、目标完成等工作能力。同时,大力开展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将引进高端人才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发展一个产业,培养一个经济增长点”的效应。中站区通过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2015年共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96名,2016年计划引进培养各类人才160名。
实施体制创新,就要大力简政放权,删除一切繁文缛节,为企业“松绑”,让企业集中精力搞技术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积极营造激励企业和个人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能够创新,让真正创新的企业能够获利。去年,中站区先后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项,压缩比例达55%,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实施体制创新,就要完善激励机制,重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没有激励机制,一切活力都无从谈起。有了激励机制,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活力就会自然迸发。中站区提出建设“活力中站”,强力抓好深化改革、资本运作、文化道德建设和环境优化,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制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激励奖励政策,使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3年来共引进各类项目156个,总投资198亿元。
实施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活力源泉
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是金融创新。没有金融的支持,科技型企业即使有技术成果的转换,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限制。美国之所以能靠硅谷引领全世界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县域创新型经济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实施金融创新,就要深耕金融市场。积极引进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全面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探索设立融资性担保平台,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与风投、创投公司的战略合作,帮助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进行股权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2015年,中站区通过设立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引进淮海咨询服务中心和颖海保险代理公司,与建行合作开展助保贷业务,为辖区企业争取银行贷款26.2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实施金融创新,就要优化金融环境。强化金融安全,探索新兴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强投融资改革,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包装运作一批PPP项目,研究争取省市新型城镇化、新型产业化、旅游产业基金的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联系协调各类金融机构,深入对接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超市,提供全程无缝隙金融服务。中站区近年来先后成立金融办、企地和谐促进会,健全政银企协调协同机制,着力打造“投资到中站,事事都好办”的环境品牌,推进了金融产业集聚。
实施金融创新,就要发展科技金融。强化风投和信用担保市场,化解创新风险,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政策体系,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金融创新格局。中站区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创立科技创新扶持基金,出台科技贷款贴息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企业攻关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作者为中站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