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省政府公布的329处全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中,我市占34处。这样,我市有‘国保’单位27处,‘省保’单位105处,‘市保’‘县保’单位共680处,我市‘国宝’单位和‘省保’单位数量在全省均名列第三,仅少于郑州市和洛阳市。这样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国内也比较罕见。它们成为我市打造太极文化城、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宝贵的文化资源。”昨日,市文物局副局长邢心田向记者介绍。
邢心田的看法也得到众多人士的赞同。2月23日,在我市考察的国内著名书法家、文学艺术评论家、诗人、开创自然精神思想的学术领袖黄以明先生也对焦作情有独钟。“8年多来,我多次到焦作,早已经热爱上这片土地。焦作的自然山水、人文、生活方式都深深感染了我,许多地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焦作不仅出有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等杰出人物,还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拳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充分体现了东方哲学中‘和谐思想’的观念,对新形势下人类思考未来前途和寻求心灵回归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太极拳文化中所体现的‘和谐理念’与当今中国所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思想相吻合。希望充分挖掘整合焦作文化资源。”
我市召开的两会通过的《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鲜明地提出,我市文化产业要着力打造太极文化城,旅游业以培育中国养生地、打造世界太极城为品牌,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焦作自然山水早已名闻天下,但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
市政协委员、市收藏家协会主席刘宝林对规划整合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说,焦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其丰富。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月山寺、净影寺等景区早已享誉海内外;温县的陈家沟、司马故里、慈胜寺,沁阳市的天宁寺、朱载堉纪念馆、李商隐墓,武陟县的妙乐寺塔、嘉应观,修武县的胜果寺塔、当阳峪窑址,中站区的许衡故里及山阳区的山阳古城遗址等皆为举世闻名的历史人文景观。这些自然景区、人文景观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风景中蕴涵着人文历史、人文历史彰显着自然风光。我市的风景名胜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大为国内罕见。
近年来,全国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地市为抢占旅游产业新高地,竞相打出文化旅游组合牌,以期提高、增强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市的旅游事业,多偏重自然山水景观的开发建设、推广和宣传,人文历史景观的挖掘、利用、宣传不甚理想,文化、旅游资源没有有机地联为一体,旅游业的短板和不足日益突显,旅游线路单一,多为一点一站一线一日游,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缺乏兼容,结合不够紧密。因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分属文广新局、旅游局、宗教局及县市区多个部门管辖,以至于协作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沟通渠道不甚畅通,这些部门管理、利用这些资源皆有自己的方式和运行线路,同向不同点、同行不同步、交叉不兼容,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只有重新整合、规划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打破这一瓶颈,才能助推知名旅游城、太极文化城的建设。因此建议,一是建立文化、旅游、宗教等有关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对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实行有机管理,统一分配。二是将我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规划、整合,编制设计科学合理的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网络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旅游团队和文化艺术导游,开辟文化旅游新市场。三是启动2016文化旅游年活动。在一年的12个月中,依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游客,专向编制设计文化旅游线路,比如文物古迹专项游、历史名人探访、名山名寺定向游等,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焦作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