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经过“十二五”5年的发展,我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开创了新的局面。而取得这样的成就,作为基础产业的交通运输行业则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坚持项目带动 支撑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02亿元,为“十一五”的近2倍,有力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增长。在高速公路上,建设了桃花峪黄河大桥,使之成为中原腹地至豫西北地区的一条快速旅游黄金大通道;武云高速今年将建成通车,南太行绕城高速等项目积极推进,进一步完善了“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建设。在干线公路上,焦作至博爱、沁阳、修武、武陟的快速通道积极实施,国道、省道结构得到全面优化提升,国道里程由原来不足6公里增加到270多公里,全市干线公路总里程突破了1000公里,形成了“八横十纵”的新格局,为加快构建“1030”快速畅通工程,打造核心城市10分钟都市交通圈和30分钟城市组团交通圈奠定了基础。在农村公路上,我市开展了“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新改建1600余公里,使农村居民出行条件持续改善。同时,一批客运、物流和公交场站项目实现整体推进,为示范市建设和美丽焦作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坚持民生优先 持续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经过不懈努力,“十二五”期间,我市被定为全省首批创建“公交优先示范创建城市”,运作了总投资为12亿多元的世行贷款绿色交通项目,为全市公交的大发展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先后更新公交车辆422辆,实现了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线路全覆盖,并紧跟城区发展规划,及时新开和优化调整线路,有力提高了公交线网覆盖率,更好地服务了群众出行。同时,积极实施了城乡客运一体化,使全市所有建制村都通了班车,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出行。
坚持改革创新 发挥全省示范带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交通运输执法体制改革;按照我市创建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示范市的部署,高标准打造了交通运输为民服务平台。同时,武陟县运管所“三基三化”建设作为交通运输部改革试点,受到了上级高度评价;“四统一”的执法形象建设、出租汽车行业建章立制、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创建等工作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服务大局 运输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至“十二五”末,全市公路营运客车达1377辆,营运货车达69002辆,比“十一五”末增加28920辆,城市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80%,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无论是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还是上合会议、一赛一节、省运会等重大活动,我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都是冲在前面,出色地完成了运输服务保障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