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关亚斌
从偏远的山区乡村到繁华的都市,从喧闹的大街小巷到繁忙的工厂矿区……行走在广袤的怀川大地上,随处可见邮政人忙碌的身影。质朴可爱的邮政人每天迎着清晨的阳光,用经年累月的辛勤建立起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绿色服务网”,用忠诚与责任践行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针对近年来政府关注的社会管理、民生福祉、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重大课题,企业关注的销售难、产品流通难、资金归集难等问题以及百姓关注的公共服务资源、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市邮政分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省邮政分公司的领导下,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广泛宣传焦作文化旅游资源,主动参与公共文化传播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倾情服务三农,全力助推中小企业腾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谋发展 增添经济新动力
近年来,市邮政分公司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范围,依托村邮站和连锁超市提升邮政金融服务水平。
积极为中小企业和农民群众资金回流、理财致富提供服务。该分公司通过在村邮站、连锁超市铺设商易通和助农取款机,现场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引导农户使用便捷的现代化支付工具,使广大农民不用出村就能享受小额资金存取、转账和查询服务;利用商务汇款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归集、资金结算等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利用物流、产品宣传的优势,倾力帮助企业解决营销难、物流运输难等发展瓶颈问题。该分公司为“四大怀药”以及服装行业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了仓储、运输等综合性物流服务,成功运作了多个新项目。
积极推进邮政快递包裹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该分公司按照国际标准设计我市邮政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在焦作市区、修武县、温县、孟州市、博爱县共建成5个仓储中心,仓储面积达到9260平方米。该分公司的仓储配送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仓储+寄递+配送”的综合服务,满足了电商客户的仓储需求;通过将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中心统筹发展成为市、县、乡、村四级物流网络,促进了农村商贸流通,推动了我市城乡经济繁荣发展。 该分公司针对我市广大农村商超店主开发了“邮掌柜”平台,目前已开通“邮掌柜”系统的村邮站店铺达334个,有效网点活跃度达到100%。通过代购、进货批发、进销存3个功能模块累计实现线上销售额近3000万元,“邮掌柜”成为广大村邮站店主致富的好帮手。
惠民生 促进和谐添活力
走出绿色围墙,走进服务民生的广袤天地间。
近年来,该分公司不断创新丰富民生服务的内涵,将三农服务站建设上升到民生工程、公共服务的高度,利用邮政点多面广且大部分网点在农村的网络优势,不断拓宽服务三农的领域和空间,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邮政基础设施。该分公司把加强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空白乡镇补建工作,大力开展村邮站、连锁超市和便民服务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市3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全部完工,建成村邮站1720个,三农服务站、代收农电费服务网点1680个,实现了村村通邮。该分公司依托市、县、乡、村四级配送网络和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行业优势,城市和农村并行,在邮政自有网点、委代办点、报刊亭及社会连锁服务门店,开通了通信话费、电费、交警罚没款代收,机票、火车票、彩票代销,日用消费品、名优土特产、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报刊征订、信函寄递、集邮品销售预订等各类基础邮政服务,缓解了公共服务单位的窗口压力,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为了支撑个税、银企账单等业务发展,满足商业化和用户个性化投递需求,该分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化投递队伍,目前为税务、银行、保险、交警、住房公积金等12个单位提供服务。去年以来,仅焦作市地税局交寄的个税账单投递量就达到11万件,个人完税证明寄递成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之一。
显魅力 打造文化软实力
随着“美丽焦作”“旅游焦作”的美誉广为流传,焦作正风姿绰约地走进人们的视野。邮政具有书信文化、集邮文化等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体系。围绕文化强市战略,立足行业、产品和服务优势,该分公司通过大力发展邮政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邮票、邮资封片、明信片等独特资源,助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去年,借助“一赛一节”活动,该分公司策划开发了《太极圣地 拳师会盟》个性化邮票,为服务“一赛一节”提升焦作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该分公司积极开发景区邮资信封和景区邮资明信片门票,在我市多处景区安装了邮政明信片智能化门禁系统,使神农山、青天河、青龙峡等景区用上了互动式邮资明信片门票。在云台山、神农山等景区设置了主题邮局,展销焦作山水、焦作方言等地方特色邮政产品,提升了景区档次和旅游文化品位。
少儿书信大赛不仅是邮政行业培育和打造的品牌业务,也是普及书信知识、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少年儿童的有效载体。截至目前,该分公司已开展11届少儿书信大赛,参赛人数达15万人次,该活动已成为我市文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活动品牌。
在未来的发展中,该分公司将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潮,突出创新,深化转型,在服务三农和构建便民综合服务平台上彰显作为,在服务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上彰显作为,在参与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彰显作为,在地方经济建设的大舞台上展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