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鹏)记者日前在武陟县采访时,对当地群众说的一段段顺口溜印象深刻。“有纠纷,找中心,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政策道理有人讲,思想疙瘩有人解,家庭不和有人劝,邻里纠纷有人调。”当前,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难度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群众总结的这一句句顺口溜,彰显的是该县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成立以来,群众权益得到保障,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63起,成功化解637起,当地群众对于该县创建和谐稳定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
去年,武陟县以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和“六大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群众工作站调和、乡级调处中心维和、县级调处中心保和”的立体矛盾调解体系。
去年1月份,该县用900余万元创建了新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办公场所,并用200万元进行装修,购置办公设备,设置了法律服务、接待受理、人民调解三个功能区和心理咨询室等场所;在县、乡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了视频接访室,既能起到查岗督办的作用,还能实现县领导与群众视频对话,减少群众反映问题的环节和时间成本;组织信访局接访科、催查科,司法局法援科、基层科,政法委业务科以及律师等专业队伍入驻该中心;建立了由23人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指挥调度系统,涉及劳资、土地、教育、消费、家庭问题等领域,群众遇到难题,相关人员可以帮助进行政策解答;组建了由50人组成的调解人才专家库,标明姓名、调解特长、联系方式等,供当事人选择调解人。
在乡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建设上,该县统一了窗口设置、制度建设、调解室建设等平台建设标准,整合综治办、群工站、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力量和专职调解员进驻中心,对村级上报、乡级受理、县级交办的矛盾纠纷,组织专职调解员,摸排调查,掌握实情,有效化解。目前,该县按照每乡镇办事处不少于3人的标准,已选择聘任乡级专职调解员56名。
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建设是实现群众小事不出村的重要保障。该县建立了由村支部书记牵头负责的群众工作站调处工作室,为每个工作室推选、聘任1~3名工作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作为工作室成员。他们先由村民代表大会提名,然后经村两委研究确定候选名单,最后再经乡镇办事处面试产生。经过层层筛选,该县从2246名候选对象中,最终确定了420名村级专职调解员,及时发现并化解村级矛盾纠纷。目前,该县已有299个村建立了群众工作站,占总村数的86%。同时,该县建成了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进一步形成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公调对接”为主体,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
在坚持领导接访、领导包案、集中交办等制度的基础上,该县还创新建立了常委会随机听取案件汇报制度、领访代访制度、重大矛盾纠纷听证制度、联动调解制度、调解协议书评阅制度和排查化解奖励制度等六项制度,进一步织密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网。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