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在日常行活中,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患者采用输液、吃药等治疗方法即可。不过,有一种名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的病则很少见,而且其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一旦确诊,手术治疗是唯一出路。否则,患者极易出现中毒性休克、胆囊穿孔、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今年2月份,焦作同仁医院先后接诊了两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因明确诊断、手术及时,两位患者最终都转危为安、恢复良好。
手术及时 转危为安
“真没有想到,我的病会有这么严重,多亏了焦作同仁医院的医生,让我脱离了生命危险,重获健康。”2月26日,李女士躺在病床上对记者说。
今年56岁的李女士家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月23日下午,她正在浇地时,突然感到腹部疼痛,而且越来越严重。于是,她被家人送到焦作同仁医院外科进行治疗。根据李女士的检查结果,该科主任岳晚书确诊她的病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情况十分危急。随后,岳晚书和同事为李女士做了胆囊微创切除术。由于手术及时,李女士最终转危为安。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多数是由胆囊结石堵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壁张力增高,血管受压导致血供障碍,引起胆囊缺血、坏疽。”岳晚书说,“但是,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很少见,我从医20多年来,仅接诊过4例。”
明确诊断 技术高超
除了及时手术外,明确诊断也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成功的关键。2月5日,该院收治的另一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是其在作CT影像检查诊断出来的。
据该院放射科副主任王建军回忆,这位患者因腹痛、发烧到医院就诊,之前作过两项其他方面的检查,结果没有查出明显的症状。后来,临床医生建议患者作CT检查。急诊片子出来后,王建军发现患者的胆囊外形特别大,而且腔内有小环形略高密度影,且很不完整,还有一些黏膜脱落的情况。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判断,这位患者的病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随后,他依据危急值报告,建议外科医生尽快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手术,重则危及生命,轻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病症。比如,胆囊破裂形成化学性腹膜炎,对肠道、腹膜造成危害,给患者今后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王建军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该院放射科及时给出了明确的诊断结果,岳晚书及时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得非常好,没有出现其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