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见习记者贾定兴)这几天,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司家寨村的干部群众享受到了丰富的文化大餐:焦作市豫剧院连续三天的下乡演出让村里的老百姓过足了戏瘾,村里的盘鼓队、老年健身舞队、戏曲爱好者每天都给大家表演节目,就连该乡苏家作村的龙灯、盘鼓,怀村的文艺宣传队,吉庄村的舞蹈队也前来助兴。
更让司家寨村干部群众欣喜的是,3月3日上午,市豫剧院与他们村签订了文化项目帮扶协议。根据协议,市豫剧院在坚持到司家寨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将组织主要演员到村里为戏曲爱好者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指导他们排练节目。
“由‘送文化’向‘种文化’延伸,是我市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的一种新途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姬光辉告诉记者。他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去年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引导、支持我市19个市、县、社会民营团体、省级稀有剧种,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周末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年演出386场次,惠及群众100多万人次,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根据群众的要求和文化团体下乡‘热闹一阵’的情况,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由政府引导相对专业的文化团体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帮助指导基层文化骨干、业余文艺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宣传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表演能力,激发其参与热情,真正让群众感知到文化的魅力、享受到文化的实惠、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姬光辉说。
记者了解到,由“送”到“种”,只是我市创新文化惠民工程的一种途径。去年,我市以基层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1826个农村文化中心的阵地作用,在全市实施了“农民文化超市”惠民工程,通过优化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采用“超市式”供应、“菜单化”服务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分众化服务。群众只要通过文化主题微信公众号、“文化超市”网站、APP移动软件服务等应用系统,点自己需要的文化项目,即可享受到相应的配送服务。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农民文化超市”的平台,共“订单”配送文化演出、公益电影、文化培训和文化志愿服务等各类文化活动1000多场,全市各级各部门送科技下乡达2800多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致富进程,促进了乡风文明。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