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 武陟·修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修武县纪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 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统筹城乡促和谐
武陟县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召开
修武:旅游杠杆挑起扶贫重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统筹城乡促和谐
——武陟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城乡统筹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初春时节,穿行在武陟城乡之间,一个个生机勃发的喜人场面随处可见,一股股磅礴赶超的发展之势扑面而来,一声声率先发展的铿锵之音催人奋进。

  “十二五”时期,武陟县强力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心城区带动、城乡联动、城乡一体的城镇化道路,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园林城市、卫生县城、美丽乡村的轮廓越发显得清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建设热潮,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十二五”城乡品质的精彩提升。

  强化支撑,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该县不断完善城区功能配套,拉大中心城区框架,提高宜居度和舒适度,城区规划面积扩展到49.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2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0%。

  突出便民利民,实施一批道路工程。围绕改造破损道路、改造背街小巷、建设区间道路等重点,老城区重点实施了兴华路、和平路、朝阳二路、广济路等14公里道路整修建设工程;在木栾新区实施创业路拓宽和覃怀大道南延工程;在产业集聚区完成“四纵四横”道路后续工程,京广铁路詹店段改线正式通车,武西高速公路、郑焦铁路建成投运,S104改线、武云高速公路基本建成,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正式动工,升级改造过境干线公路107.1公里、农村道路508公里,路网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

  突出完善功能,实施一批市政工程。围绕完善城市生活配套功能、教育功能、卫生功能、休闲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等,开通运营了城市公交,建设第二垃圾处理场、5个公厕及垃圾中转站等环卫工程,建设沁河路、东大街、文化路等集贸市场,建设新的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和新的复明眼科医院、新的职教中心及仰韶小学等教育卫生工程,建设城区集中供热、集中供气等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突出提升品位,实施一批绿化工程。抓好现有公园、游园和绿地的完善和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在老城区居民较为密集区域,建设花店街游园、文化路公园、东大街游园、怡心苑、和平游园、胜利游园等,改善群众居住休闲环境,新增公园广场面积2000余亩,绿地率达到38%,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在全市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组建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推行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验。

  突出城区经济,实施一批商贸工程。把商业综合体建设作为吸纳人气、增强城市活力的关键,与河南德正集团合作,采取PPP模式启动了木栾新区和特色商业区开发建设;实施原辅仁怀庆堂及周边、文化路木栾大道口周边等商贸中心建设,繁荣城区商贸经济;加快城中村改造,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现代文明社区和城市商业中心。

  突出综合利用,实施一批水系工程。围绕近水景观、工业用水、生态补源等功能,规划了县域生态水系;利用白马泉引黄入武工程,启动城区居民用水、产业集聚区用水和城市水系景观等项目建设;先后实施集中供水工程、中小河道治理、灌区改造提升等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水厂建成投用,开始供水,城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聚焦三农,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武陟县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粮食生产保持“十三连增”,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5.9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着力打造以“五园五基地”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11个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通过省级“三品一标”认定,“武陟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建成市级以上示范社116家;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80%以上的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连续两年荣获“焦作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先进单位”称号;建设新农村示范村41个、特色专业村101个。

  城乡一体的林业生态网络初步形成。5年来,全县共完成造林8.08万亩,植树800万棵,林木覆盖率由2010年的14.42%增长到25.48%。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17.5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8.65亿元,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县市”“全省林业生态县”称号。

  畜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总投资396.08万美元的世行贷款生态畜牧业项目、1302万元的生猪调出大县项目、1355万元的生猪奶牛标准化建设项目等政策性资金扶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为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5年,全县生猪存栏43.75万头,较2011年增长8%;肉牛存栏6.31万头,较2011年增长23%;奶牛存栏1.83万头,较2011年增长9%;肉类总产7.2万吨,较2011年增长14%。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县共争取安全饮水项目资金1.5亿元,累计建成饮水工程240处,受益人口达33万余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共投入9286.11万元,在4个乡镇65个行政村实施,新打机井985眼,配套机井1502眼,埋管97.08万米,建成节水灌溉面积9.33万亩。2011年以来,连续4次获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先进县。

  以人为本,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每当夜幕降临,大封镇老催庄村文化广场的大喇叭就会准时播放歌曲,这是文艺爱好者召集村民的集合号令。村民们闻声而来,有跳舞的、唱戏的,还有锻炼身体的……这是该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武陟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县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76个,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增加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围绕“三保五化”要求,积极探索“政府资金引导、项目资金捆绑、社会资金参与、群众资金辅助”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通过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建立县直单位包村帮扶助建制度、筹集社会捐助等,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科学规划,加快基础建设。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改造用电线路21.94公里,改造危房300余户,打安全饮水井24眼,解决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垃圾掩埋场73个,硬化农村道路186条112.7公里,整修排水沟216条107.6公里,栽植绿化树木5.46万棵,维修新装路灯1.2万余盏,墙体涂白42.7万平方米,树木涂白9.8万余棵,修建花池1950个,绘制文化长廊2.96万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7.1万平方米、文艺演出舞台32个。

  举办活动,提升文明素质。在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同步抓好文化工程建设,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目前,46个示范村全部新建了文化广场,32个示范村还新建了文艺舞台。同时,各示范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理事会,负责规范、监督、办理村内红白事务及宣传好人好事、评选“好媳妇”等道德模范;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和开办道德讲堂活动,切实提升群众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

  五年砥砺奋进,聚力再创辉煌。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领下,武陟县广大干部群众将用智慧和汗水,续写城乡发展的华美新篇章。

  裴子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