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后,沁阳市西向镇二街横道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下热闹起来,周边十里八村的养殖户纷纷来到这里,向该合作社负责人靳小霞学习獭兔养殖经验。而无论谁来请教问题,靳小霞都是耐心地为其讲解。
“我也是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一步步走到现在,我知道没有技术和经验的难处,能帮他们一把,让刚刚创业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少花一些冤枉钱,我也很高兴。”靳小霞真诚地说。
回想创业经历,靳小霞感慨颇多。2009年,当靳小霞提出发展獭兔养殖时,一家人都反对。丈夫说:“养殖獭兔,且不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如果想创业,就必须全身心投入,但那样肯定会耽误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你不能为了赚钱把孩子们都给耽误了!”当时,靳小霞需要照顾3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
丈夫的一席话让靳小霞陷入了沉思。但事在人为,如果还没开始就先被困难吓住了,就什么事情也做不了。靳小霞跟丈夫商量,在养殖场附近盖上几间住房,把孩子、老人都接过去,这样工作、家庭都能兼顾。在争得家人支持后,靳小霞毅然开始了她的“养殖梦”。
但是,资金从哪里来?家里积蓄寥寥,而成立养殖合作社需要租赁场地、盖兔舍、进种兔、买饲料等,这都需要钱。靳小霞心一横,把在村里的住房卖了。同时,她一边争取创业基金帮扶,一边向亲戚朋友借钱。2010年,她用筹借的30万元购买了第一批种兔。
种兔住进她精心设计的兔舍之后,出现了种种“水土不服”现象,没几天就死伤过半。2011年夏天,天气炎热,她又损失四五百只兔子,将近2万元。
看到这番情景,靳小霞急得吃不好、睡不着。她想,虽然自己也学了一些养殖、管理知识,可终究没有实践经验呀。于是,她细心观察獭兔的生长情况并详细记录,然后带着疑问踏上了取经之路。武陟、新乡、郑州......她把知道的獭兔养殖基地走了个遍。从饲料配比到獭兔的生活习性、养殖注意事项、疫情防控等,她边学边摸索。经过2年多的努力,她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獭兔养殖经验。
靳小霞的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从30万元起家,经过逐年扩展,目前已达到资产300多万元、年出栏3万多只的规模。
“能有今天的成绩,多亏好心人帮助。每一次遇到困难,都有人伸出援助之手。”靳小霞心存感激地说。
前不久,为了使自己的养殖事业跟上互联网时代的脚步,靳小霞又专门购置了电脑,通过上网查询养殖资料开阔视野,并注册了一家河南农业平台网的APP,借助“互联网+”,为合作社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在创业中感受到了充实和快乐。今后,我希望能为周边的父老乡亲出点力,带动更多的妇女创业致富。”靳小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