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步入“互联网+”时代。
信息网络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曾说,“互联网+”的社会将更轻盈、智慧、高效,城市会慢慢变得柔软,更便捷宜居,更有亲和力。笔者认为,“互联网+”的影响绝不会仅限于生活服务端,终将传导至所有产业领域。
“互联网+”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当前,互联网正加速对产业进行全面渗透,特别是对于第三产业,互联网已催生出大批新兴行业,如网络购物、网络金融、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随着互联网向企业主导型转变,必然会大幅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网络零售规模早已超过美国,但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的使用率却远低于美国,这说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是消费者为主导而不是企业为主导。
如今,这种状况已有所转变,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热,企业云服务不断涌现,在互联网驱动下,传统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商业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将在加速发展,比如河南九力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焦作装备制造业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已被确定为河南省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我市依托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立的“焦作市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也将面向全市装备制造业提供公共研发服务。
“互联网+”终将影响所有产业,还在于互联网改变了产业资源的配置方式。作为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使企业有机会把价值链上更多的环节转化为新的战略优势。基于这些用户行为数据和多维分析工具,可将企业产品内容由原来的订单后服务改成前置的碎片化服务,形成标准化服务产品和重新集成的产品,快速、精确地满足客户的碎片化需求,以完成快速交易的目的。同时,互联网还可实现资源的纵向整合,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机地融为一体,贯穿从用户需求分析、服务准备到服务改进的整个业务流程,从而提供无缝衔接的消费体验。
“互联网+”终将改变当前的产业布局,比如将促进城乡资源对接,推动服务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当前服务业发展多呈现割裂的状态,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下乡”,城乡之间部分服务业的差距开始缩小。根据阿里巴巴研究院的分析,农村市场已成为电商行业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农民在家就可购买全国各地的产品;同时,全国出现了大批“淘宝村”,也满足了城市居民购买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互联网+”更有利于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企业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近到只有“一键之遥”,为我市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开启“走出去”的新模式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