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解放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研究的意见,“十三五”时期解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抢抓河南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市委“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区委“‘四区联建’、转型攻坚、创新争先、全面提升”的总体部署,突出商贸强区战略,着力提高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竞争力,提升城市质量和品位,引领中心城区发展,努力建设“实力解放、活力解放、绿色解放、和谐解放、美丽解放”,奋力走在全省城区前列。
目标任务:打造“社区治理示范区、区域商贸中心区、中心城区引领区、生态宜居核心区”,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协同发展”,着力打造“更具实力、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新型现代化商贸中心城区。力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收入总量和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
2016年发展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引进市外境内资金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完成市定任务。
2016年重点工作
——以“四区联建”为平台,着力厚植发展优势
特色商业区:更加突出“产业特色”和“集聚融合”,紧紧围绕产业规划布局和“一路一街一特色”产业定位,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核心商业区和空间拓展区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改造和品位形象提升同步推进,全面推动特色商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加大焦作影视城周边和影视大道两侧地块招商力度,挖掘焦作影视城、缝山公园等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促进商业、文化、旅游、休闲功能相互融合。加大焦作影视城景区旅游标准化创建力度,实现从影视拍摄基地到影视主题公园的转变。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健康养生、山地运动等新兴旅游服务业,打造以焦作影视城为核心的现代休闲旅游综合服务示范区。
健康产业园区:全力打造南部健康产业园区,与北部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以灵泉湖、新河、大沙河等水系资源为依托,以新河商务区建设为契机,通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定位,重点发展以“医、养、食、药、学、住、游”为主的大健康产业,积极引进旅游地产、高档餐饮、休闲度假、健康疗养和现代商贸等朝阳产业,加快特色小镇和精品街区建设,真正把健康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新型城市社区:全面加快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尽快开工建设一批新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大集中连片改造力度,建成一批新型城市社区,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以项目建设为动力,培育强化发展支撑
强力实施“34811”项目推进计划,即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以“四区联建”为平台,抓好总投资368.2亿元的82个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07.2亿元;继续实行区五大班子领导分包项目机制,严格落实“七个一”工作法,力争一季度新建项目开工30%以上,上半年达到80%;精心作好项目谋划,加大重点项目动态调整力度,切实抓好“十三五”规划项目谋划工作,力求在主导产业选择、重大项目谋划、产业园区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以改革开放为引领,持续增添发展动能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各项改革的承接工作,做到稳步推进不落后,深入推进文化教育、医药卫生、财税体制以及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县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努力让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参加河南投洽会及厦洽会、广交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瞄准国内外500强和央企、省企、行业龙头企业招大引强,力争在引进重大战略投资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培育和引进新兴业态,积极推动企业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应用,实现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变。
——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积极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充分利用“一山三湖四河”资源,加快推进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带、大沙河湿地景观带以及道路林网、游园绿地建设,加快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推进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确保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形成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社会新风尚;切实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大力整治“三种经营”,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以保障民生为宗旨,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继续增加民生领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不低于财政支出的70%。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征集,广范围、宽领域覆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等方面,确定一批民生项目;巩固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成果,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本地实际的新途径、新方式,丰富“解放模式”内涵,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快美丽楼院创建步伐,尽快启动第三批楼院改造,完善民主议事机制,推进居民议事规范化、制度化,真正实现“群众当家做主,共建美好家园”;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强化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创建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提升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科普惠民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辖区安全稳定,做好食品、治安防控、安全生产、信访等工作,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 解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