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昨日出版的《经济日报·两会特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为总栏题,在《两会访谈》栏目刊发了一组文章,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孙立坤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巧”转型》为题介绍我市转型攻坚的做法,《经济日报》还对此进行了内容导读:“焦作市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产业快速崛起,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报今天予以转发,敬请关注。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焦作市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产业快速崛起,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经济新常态,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河南省焦作市如何转型攻坚、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建议中央继续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强其造血功能,帮助其轻装上阵,加快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传统工矿城市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发展模式由粗放向绿色生态转变,焦作初步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孙立坤代表说。2015年,焦作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河南省的1.4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3%,连续5年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经过多年治理,昔日演马矿采煤沉陷区已成为美丽的白鹭湿地公园,煤矿棚户区改造一新,“黑色煤城”的印象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云台山、太极拳、“四大怀药”等城市新名片,“美丽焦作”呈现雏形。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自主创新正成为焦作全面转型、加速发展的强大引擎。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产业快速崛起,初步形成1个千亿元、3个500亿元、2个100亿元产业集群,风神工程胎产销量居国内首位,270个行业标准和96个国家标准源于焦作。“未来5年,焦作市将积极适应新常态,变下行压力为加快实施转型、尽快实现转型的契机和动力。”孙立坤代表说,“焦作决心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率先建成全国经济转型示范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树立样本,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