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只争朝夕力扛鼎
徐衣显一行赴国家有关部委对接工作
市委巡察组向孟州市解放区山阳区 中站区马村区反馈专项巡察情况
党建统领 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
今日看点
回归自然 留住乡愁
推进城区市容秩序和 农村环境治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沟印象
回归自然 留住乡愁

作者: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当我们频繁地用“宽阔的马路、明亮的路灯、高高的楼房”来描绘今天的新农村时,在孟州市西虢镇,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既保留了村庄诞生至今的痕迹原貌,又把自来水、天然气、公交、环保、通信、村淘等现代设施自然地融入其中,这就是莫沟村。

  3月8日,记者沿着平整的柏油路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一座古色古香的青砖门楼,飞檐翘角,古朴典雅。通过门楼走进村庄,看到干净的街道、整齐的垃圾箱,家家户户院内外整洁、亮堂。村内民居中,狗头门楼、青砖瓦房、泥土垛墙……带着浓重岁月痕迹的建筑元素随处可见。

  “莫沟就是要留得住乡愁,让人忆起老家,回归自然。”该村党支部书记苗小忠说。据介绍,莫沟依陵势而建,分为上、中、下三个立体界面:上界面为村民居住地,开设特色商业一条街,创办大学生创业淘宝店;中界面修复明清窑洞和民国民居,再现莫沟的历史人文风貌;下界面改造汶水河、莫龙湖水系,对树林、湿地进行保护。

  在上界面,记者来到正在建设的有13间房的“中国第一村淘店”,这里将成为全村“买世界、卖世界”的商品集散地,成为吸引大学生返村就业的主战场。记者在一个半高透视青砖围墙院落前停下来,这里是莫沟茶馆。门口的对联“莫沟茶馆迎客东西南北 老家沃土禾生春夏秋冬”很是显眼。女主人热情地迎出来。据悉,经过专家设计,这家农舍已经改成茶馆,粗大的茶座,木墩凳子,大碗茶甜爽香口。

  沿着一条用废弃砖头砌成的蜿蜒小道,记者看到了石磨、老式马车、麦秸垛,还有一串串金黄的玉米不经意地挂在土墙上,一轴农家画卷徐徐展开。

  “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是莫沟建设的一个理念。为此,莫沟把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和尊重群众意愿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苗小忠的话语里带着坚持:“村里的每个窑洞、一树一木都承载着村民的记忆,不砍树、不填窑洞、不扒房是最基本也是最绝对的要求。”

  莫沟中界面以修复传统窑洞、打造中国特色窑洞小镇为主。对村民搬迁新居后留下的窑洞进行改造,最大的亮点是建设了老苗书馆。该书馆由数十个窑洞相通相融组成,将成为中国农村第一家全天24小时营业的图书馆。

  中界面一个窑洞一个风格,修旧如旧,不刻意追求统一模式,方窑、圆洞错落有致,窑窑相连、洞洞有天,在这里尽可领略中国北方窑洞文明。

  村委会院落是中界面的另一个亮点。镶嵌在一个沟凹里的院落,以窑洞为主。院落之上是通往上界面的一个环形便道。散步的村民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村委会院里的情况。“这对干部也是一个监督。”苗小忠笑着说。

  下界面正在开挖河道、湖面,这里将形成500多亩的湖面、500亩湿地,让老家莫沟依湖傍水、灵气再现。

  说起生态,苗小忠说,全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堪比城市,这里将成为中国乡村环保的典型。

  记者在上界面看到一家正在改建的院落:厨房有自来水、排风系统,旱厕改水冲,院内的小花园下面是一个生态污水处理池,所有生活废水经过花园底下的碎石和周围水槽,净化后用来浇灌或排出,净化、美化兼而有之。

  莫沟改建的初衷只是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然而村子的改建,无心插柳地吸引了来自附近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今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三,每天游人数千。平日里每星期接待游客也有千余人。

  “实践证明,我们用顺其自然的理念来建设农村,保护自然,尊重村庄,真正使村庄变美了。”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说。①5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