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张文海硬笔书法 20米长卷《美芹十论》问世
遥远的春耕
采桑子·赴杭州培训
挥不去的电影情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遥远的春耕

作者:□潘新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许久没有那么忙过了,天一亮,父亲就喊我们起床,拾粪的拾粪,积肥的积肥,犁田耙地,忙得不亦乐乎。

  一年之计在于春,村里人最看重的是春耕的日日夜夜。当家人打开门的那一刻,小村便忙碌起来,刨麦草、整春田,大人小孩都不闲,都有忙不完的活。

  记忆里的春耕是快乐的、热闹的,人欢马叫的,从村子这头到村子那头几乎没有闲人,老人们在家里做饭,炊烟绕着村庄,伴着野外的春雾朦胧了吆牛调和劳动号子,露水打湿了弯曲的民谣,土地之上,劳动快乐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我最害怕拉着架子车到地里送粪,土路虽高低不平,但也不算费力气,最吃力的是到了铧子田(刚犁过的地),也不平整,一架车粪拉起来十分吃力,两条腿酸得挪都挪不动,拉几步就停下来喘几口气,感觉心都快跳出来了。一天下来,虽然只是阳春四月天,上衣竟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

  挖塘泥、铲草积肥、拾粪一系列的农活都在此时成为小村的主题。大人们身上糊满了臭泥,忙着把池塘里的淤泥担到麦田里,麦苗开始拔节,这些泥巴是用来压根和提肥的。野外的青草伴着春风慢慢地长了出来,一片一片绿得像流动的云,如果把它们铲除,放在粪池里和土家肥一起沤,秋后肯定是最好的肥料。还有那些散落在村子外边的动物粪便,都要捡了,堆在一起等待发酵后,拌上土当肥料用。这样的肥料,如果用在瓜地里,瓜会很大很甜;如果用在庄稼上,庄稼会提高产量。

  那时候,村里有很多牛,家家户户都有,最多的家庭养了好几头,有黄牛,也有水牛。不耕地的时候,大人们会让我们去放牛,田埂上青青绿绿的草都是刚长出来的,嫩嫩绿绿的,一兜一兜的,牛最爱吃了。我们骑在牛背上,看着大人们在田地里劳作,心里惬意极了。

  清明前后泡早稻,谷雨前后插满秧。这是我们老家的俗语,大人们都在犁田耙地,准备一场千年不变的农事。这个时候,我喜欢跟在大人身后,看着明亮的犁铧掀开了尘封一冬的泥土,就像掀开一个个明亮的日子,蚯蚓被连根拔起,有的被犁铧划成了两段,露在外面,见到了春天的阳光,感受到和煦的春风,感受到了复苏后的疼,它们都拼命地挣扎着,企图尽快钻进泥土里,蠕动中,挣扎中又冷不丁被新翻的泥土盖在了下面。

  我可以闻得见新翻的泥土气息,清新的,淡淡的泥土芳香。赤着脚在湿湿的土地上奔跑,脚底软软的,细细的,凉凉的,踩在上面十分舒服,就像踩在细碎的面上。偶尔,也会碰到砖块或石子,硌得脚心直疼。这时候,弯下腰,捡起来,扔到旁边的池塘里,冷不丁“咕咚”一声响,惊得池塘里觅食的鸭子展开了翅膀,在水面上飞起来,双脚拉出两条深深的水痕。

  夕阳西下,该是归家的时候,大人们从四面八方牵着牛,扛着犁回到家里,小径幽幽,余晖拉着长长的影子,拖着疲劳和辛苦让村子活了起来。

  如今,机械代替了耕牛,种庄稼再也不用跟着牛一步一步把自己种进土里了。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去了,村子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乡村的坚守似乎很平淡,但那遥远的春耕依然还是心中的一分念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