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沁阳: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化解平台
省委政研室调研组莅临我市
全省农资打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凝聚各界智慧的磅礴力量
图片新闻
扩大市花种植规模 打造赏花旅游产业
办卡不能用,这是为哪般
期待怀艾碧连天
商贩经营不能再占道
放风筝请远离高压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怀艾碧连天
本报记者 王龙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艾灸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掌握这一简便易行的养生健身方法。焦作“四大怀药”早已名扬天下,古时焦作盛产艾草却鲜有人知。焦作发展艾草种植和相关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日,应邀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养生健康知识讲座的中医师吴斌的一席话,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

  吴斌毕业于广西中医中药大学,2013年获“百宜杯”全国脊柱疗法技术大赛一等奖,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传统艾灸文化的挖掘和传播。

  讲座结束后,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目前又在打造中国养生地,在焦作举办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座的目的,就是让普通百姓多掌握一些最基础的中医养生基本知识。

  “艾草是名贵的中草药,历史悠久。《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述说。明代李时珍和他的父亲李言闻对艾草推崇有加,李言闻对艾草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其中的山阳指的就是焦作。在众多的草药中,艾的自身功效极为特殊,它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经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这充分肯定了艾的功效,它被古人称之为百草之王。《本草纲目》收载艾叶附方50条,是收载附方较多的药典,说明李时珍对艾叶的应用是十分重视的。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大部分地区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谈起艾灸的历史和现在,吴斌滔滔不绝。

  在古代,焦作被誉为“药圣”孙思邈的重要活动地点,汉献帝被贬到山阳后,也常常到云台山采药,施医救民。3月2日,吴斌在走访药王庙和汉献帝墓时,与当地居民交流得知,相传古代在焦作种植有大片的艾草,孙思邈天天艾灸,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据吴斌介绍,艾草种植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蕲春县。目前,两省的艾草种植面积有2万余亩,年产艾叶1万多吨,但是依然难以满足国内快速发展的艾灸市场的需求。

  “艾草的适应性强,能够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能生长。焦作地处双阳之地,有调查显示,焦作地区生长的艾草具有热值高、穿透力强等优势。”吴斌告诉记者,“艾草一年可以生长3~5季,一亩地可产艾叶500~800公斤。大力发展艾草种植,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平原地区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焦作的艾草种植源远流长,为了挖掘焦作市艾草种植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甚至爱上艾草,让艾灸保健治病的功效惠及普通大众,吴斌和师傅侯巍等萌生了在焦作筹建中国艾灸博物馆及艾草种植园、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大力推广中药艾草种植加工产业的想法。目前,中国艾灸文化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