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说,“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作为一名来自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煤城”焦作的代表,他对绿色发展这一转型实践有痛彻肌肤的感受。
过去焦作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如今,该市已经成为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全国山水旅游名城。旅游综合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不足1%跃升为如今的15.1%。
“绿色发展,说到底是集约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不污染环境、建良好生态,不以环境代价换发展。”孙立坤代表说。
近年来,焦作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生态建设与污染治理并重、限增量与去存量并重,倾力打造绿色太行、中原水乡、城市形象特色鲜明、富有生机美感的生态宜居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该市被评为全国创建绿色化示范城市。
孙立坤说:“绿色发展就是要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近年来,该市重拳整治污染,强化生态保护,共关闭污染企业170多家,完成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1027家(项),淘汰落后生产设备40多项,搬迁企业20多家,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120多个。在强力治污的同时,该市加快产业转型,优化提升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如今,煤炭等资源型企业增加值在该市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超过90%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而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对工业贡献率高达82%。
“我们还加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贯穿城区东西48公里水体景观、南北50公里带状公园、中心城区1.8万亩水面、3500万立方米库容的城市水系建设,南水北调和引黄入焦工程相继通水,中心城区形成水面8000亩、湿地5000亩,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联通的城市水系功能初步显现。”孙立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