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体育 上一版3
《暗恋桃花源》随时代变化
朴槿惠谈“人机大战” 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就业机会
中超铁卫因伤缺席“袋鼠军团”世预赛
黄晓明领衔 传奇电影《大唐玄奘》
图片新闻
侯逸凡再次成为国际象棋棋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暗恋桃花源》随时代变化
——专访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新华社广州3月15日电(记者陈寂)30年来,台湾戏剧导演赖声川数百次地看过不同演员演出自己的话剧作品《暗恋桃花源》,但每次再看,他仍然会笑、会难过。他常常感觉,不是他写下作品,而是时代编出了一个“不合文法、不合道理,但合乎人心”的经典话剧。

  这部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剧中剧,自诞生以来先后复排、重排多个版本。金士杰、林青霞、李立群、黄磊、袁泉、何炅等两岸演员,接力般相继演出,成为两岸共享的一个重要文化记忆。据不完全统计,大陆院校排演该剧版本已超千个。

  本月,赖声川位于上海的“上剧场”正以“暗恋月”为名,上演3个版本的《暗恋桃花源》,作为该剧首演30周年纪念。14日他抽身至广州参加“赖声川2016广州戏剧季”开幕式时,接受了记者专访。

  1986年,《暗恋桃花源》在台北首演。有一晚演出,剧场外下着雨,剧场内第一幕起,女主人公云之凡第一句话说道:“好安静呀!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这个时候,舞台前面滴滴答答地在漏水。

  回顾台湾现代剧场文化刚形成的年代,赖声川还清晰地记得破旧的剧场、捉襟见肘的行业环境与尚在“萌芽”的观众群体。1985年至1987年,他创建的“表演工作坊”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等,连续大获成功,开创了台湾戏剧的新时代。

  《暗恋桃花源》去年在美国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上首登美国主流舞台,演出80场,观众大多是当地人。“第一场演出,来了200多个初中生,很多是没有进过剧场的,开始叽叽喳喳,看着看着就慢慢沉默了。”赖声川说,随着剧情发展,这些孩子一会儿惊呼,一会儿叹息。

  类似的反馈,也来自中国二、三线城市年轻观众。赖声川去年带着话剧《十三角关系》在大陆巡演,首演放在他的祖籍江西会昌,巡演城市名单中还有潍坊、烟台和张家港这样的中小城市。

  “这是我去年做得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去了才知道,当地年轻观众对于高水准的文化演出充满渴望。”他说。

  赖声川今年还要把由全国选秀招募演员演出“青春版”《暗恋桃花源》带去会昌演出,让带演出“回故乡”成为一年一次的惯例。此外,随着“上剧场”这个“专属剧场”于去年年底开张,赖声川对大陆也有了更多归属感。

  “这个剧场是我亲手设计的,专为话剧而设,我让每个座位都能没有障碍地看到舞台,有一个很好的视线。”他觉得,21世纪的剧场,应该是和生活“打在一起”的,“商场里的剧场”即为一个新的尝试,力图改变传统剧场高高在上殿堂式的感觉。

  “我希望这个剧场不仅是给我自己,而是开放给别的艺术家,作为理想的戏剧场所。”赖声川说,而“表演工作坊”首要的工作重点是戏剧内容,如果没有好戏,再多剧场都没有用。

  (本报网络截屏照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