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传胜)昨日,市工商局召开了三一五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去年12315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据统计,去年全市工商系统各级12315共受理消费者咨询12301件,投诉1027件,举报134件,共计13462件。其中,咨询量同比下降2.38%,投诉量上升19.98%,举报量上升14.1%。
据介绍,去年,12315受理消费者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子电器、交通工具、通信器材、电信服务、居民服务上。
家用电子电器类的消费投诉居第一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商家夸大宣传电器性能、优惠活动等,误导消费者选购商品;二是商家及售后承担三包责任时避重就轻,不按合同履行三包义务;三是由商家送货安装不及时或安装不专业等造成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交通工具类的消费投诉居第二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消费者交付定金后不能按时提车或提到的车型与其预订的车型不相符;二是商家不能随车交付车辆合格证,造成车主不能正常办理车牌;三是电动汽车消费市场增大,与之配套的售后服务还不够完善。
通信器材类的消费投诉居第三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商家夸大宣传手机的硬件配置、软件功能等,使得消费者在使用时发现与商家宣传不相符;二是在三包期内的手机出现故障,售后却不按三包规定提供售后服务。
电信服务类的消费投诉居第四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通信公司的光纤改造工程投诉较为集中,通信公司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擅自中断未到期的包年固话或宽带业务;二是通信公司要求消费者购买“光猫”后才能进行光纤改造,即使购买后其所属区域的光纤改造业务也迟迟未能开展,原线路不能使用,新的线路尚未搭建完成,造成消费者家中固话及宽带业务长时间停用。
居民服务类的消费投诉居第五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洗浴中心、洗车行、健身房等商家负责人或经营场所变更后,消费者购买的洗浴票、储值卡等无法正常消费;二是消费者与商家约定服务,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发现与约定的内容不相符,要求商家退还已缴纳费用,商家找理由不退费或要求消费者更改为其他服务。
截至去年年底,该局已处理投诉1024件,处理率99.71%,投诉涉及争议金额14.7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金额31.7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