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周二梅)“前段时间,我们学校制订了2016年全员培训方案,从资源上传,电脑维护,Word、Excel、PPT应用,白板课件制作,人教数字校园备课授课,个人空间建设,微课制作等方面,分层次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确保教师操作合格率达到100%。”近日,沁阳市第一小学校长李国宏对笔者说。
今年年初,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的通知》,确保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常态化。为此,该市各学校积极响应,通过组建信息化团队、制订测评方案、精选培训内容、开展校本培训、组织全员竞赛、开展测评考核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其中,作为“河南省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试点校”的沁阳市实验小学则将信息技术培训常态化,利用假期分批次、分等级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每月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每周利用教研会时间,对教师进行15分钟的菜单式培训。
“作为农村学校,我们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沁阳市第十五中学校长邱伟利对信息技术化建设充满了期待。为此,该校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制度,将信息化考核情况作为教师晋级、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将信息化应用作为每日巡课必查内容,纳入教师个人量化;对信息化团队切块管理,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均衡分组,以强带弱、以新带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据悉,目前,该市有4000余名教师参与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使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