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党报有约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绿色焦作阔步来
通 告
控制青少年吸烟需多方共治
声 明
恢复“五一黄金周”不如落实带薪休假
任性的恶意视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焦作阔步来
——“市民观察团”观摩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情况随行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市民观察团”成员在焦作林场植树。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本报记者 王龙卿 陈作华

  见习记者 赵 娟

  自2012年我市拉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下简称“创森”)序幕,至今已有5个年头。几年来,伴随着“创森”脚步的不断加快,焦作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变化,享受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带来的生态福利。

  3月15日,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林业专家、园林绿化工作者、热心市民等一行10余人组成“市民观察团”,走进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南水北调生态绿化景观带和焦作林场等地,零距离观摩我市“创森”工作取得的成果。

  绿满大地春意浓

  当日9时,“市民观察团”一行首先来到南水北调干渠山阳区墙北段。站在桥上放眼望去,近处南水北调干渠两侧100米内,整整齐齐地栽种着各类树种。“为了保证‘一路清水送北京’,今年山阳区承担了南水北调干渠山阳区段重点绿化项目630多亩,目前已完成560亩的绿化,接近总任务的89%。”山阳区林业局局长史大军介绍,“这一片自然景观带,一律按照树径4厘米的要求,前40米种植大叶女贞、红叶石楠、桂花等景观树种,后60米种植核桃、桃树等经济树种。”

  随后,市民观察团来到位于修武县五里源乡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台创园规划占地1万余亩,是连接云台山景区和修武县的重要生态走廊。正值草长莺飞的时节,园区内一端1000多亩的月季种植园内月季树亭亭玉立。“树状月季,又称月季树、玫瑰树,是嫁接而成的新品种月季,平均1米多高,盛开红色、黄色、粉色等颜色的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再有一个多月月季花将盛开,欢迎大家再来参观。”该园工作人员介绍。另一端星柳基地的成排柳树已经抽出嫩绿的芽。“这些星柳树干通直、生长速度快,具有飞絮少且不易生虫的优点,是园林绿化、农田防护、廊道建设的佳选树种。”修武县林业工作站站长范晓粉说,“我们还在星柳林下套种冬瓜等各种蔬菜以及中药材,通过育苗、套种等多种方式产生经济效益。”

  听着林业人员的专业介绍,“市民观察团”成员不时地点头表示称赞。“这样一片星柳林,既可以用于美化环境,也可以形成景观供人们观赏,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真是一举多得。”市政协委员刘宝林说。

  走出台创园,“市民观察团”成员又来到南水北调干渠马村区演马街道魏村和北庄段,该段河道两侧是近200亩的优质树基地。“这是年后区里机关人员义务新栽种的树木,每200米到500米一个层级,由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垂柳、白蜡4个品种组成。”马村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崔迎旭说。

  科学技术作支撑

  中午时分,参观完市区周边绿化工程后,“市民观察团”成员带着惊喜与感叹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进入太行山深处的焦作林场。在那里,一项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护林工程让所有“市民观察团”成员赞叹不已。

  “大家看这水泥垒成的方框,有100平方米,被称为坡面径流场。”焦作林场副场长赵利新带领“市民观察团”成员来到一个斜坡,指着面前几个大块水泥方框说,“这两个分别是草丛和灌木坡面径流场,每个径流场都和下面的监测站相连。每次降水后,水便会流进监测站,里面的检测仪器根据流入的水样即可得出降水量、不同径流场的水土涵养量、泥沙冲刷量等一系列数据。这些数据依靠太阳能电板,通过手机服务终端,直接传输到林场信息平台。这样通过数据对比,就可以科学得出太行山究竟适合种植哪一种最佳植物。”

  据赵利新介绍,近几年,为了更好地服务林场工作,焦作林场和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合作,进一步提高林场科研水平,建立了河南太行山生态公益林监测站,其中建设森林林间气象观测站2座、森林观测公顷样地2块、水量平衡场1座、坡面径流场3座,重点开展了太行山区森林群落学特征研究,包括生物多样性研究、不同尺度下的水分循环研究、干扰体系对太行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等。我们已连续3年对监测站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汇总,形成了焦作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报告。建立的2个跟世界接轨的标准工程样地,每3年普查一次树种、树木胸径、树冠等。若干年后,这些收集的数据将成为经典,对于研究太行山上生态平衡群落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搞好林场绿化工作,林场工作人员长时间居住在太行山上,每天穿行于山林之中。年复一年,护林员走过的地方竟形成一条穿越山林的小道,他们将自己的脚印永远地留在了太行山深处。

  沿着山路,“市民观察团”成员来到红砂岭绿化基地。“近3年,全市20多家单位在此植树6000多亩。为了保证树种成活率,我们新打3眼机井用于灌溉。”赵利新说,“近2年,这一片开通了许多旅游便道,前来步行、骑行的人越来越多。下一步,这里将规划建设一个山地运动公园,包括自行车、摩托车、马术赛道和攀岩设施等。”听了赵利新的介绍,“市民观察团”成员对将来太行山上的发展充满期待。

  “市民观察团”成员后又来到市森林公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要求,一起种下8棵苹果树和无花果树,为建设绿色焦作出一分力。

  “创森”惠及你我他

  “目前,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五大类40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要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92%、活立木蓄积量达503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77立方米,道路绿化率达81.3%、沟河水岸绿化率达88.81%、村庄绿化率达44.27%,全市‘创森’知晓率达95.88%、满意度达90.1%。”陪同观摩的市林业局副调研员王西平介绍。

  一天的观摩让“市民观察团”成员感慨万千。“‘创森’之初,我作为普通市民对森林城市概念非常模糊。今天的活动,让我看到了近年来我市绿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政府先进的管理理念、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最终推进了森林城市的建设。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我市的森林城市建设已经看到雏形,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可以真正享受到森林城市带来的好处。同时,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也在思考如何用行动加入到森林城市创建中来。”“市民观察团”成员张杰说。

  “这次活动让我对‘创森’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得更深。对于‘创森’工作取得的成果,我们非常满意。市民居住环境改善,林业职工功不可没,感谢他们为绿色焦作建设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另外,我建议园林绿化在选择树木方面应因地制宜,多选择诸如国槐、月季等本地品种,经济成本低且实用性强。”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齐嘉杰说。

  “‘创森’以来,半城青山半城水的美丽焦作逐渐由蓝图变成现实,广大市民正在享受着‘创森’带来的生态红利。”市政协委员、市迪士出租汽车公司总经理王俊英高兴地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