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宁江东)近日,网友@璎珞flora向记者反映,上小学的儿子前几天拿回家几种瓶装“药”,有一瓶写着“后悔药”,食用方法写着“食用时请配合捶胸顿足”,其他“药”的名字分别是“花痴片”“脑残片”,看到这些雷人的名字,她哭笑不得。
儿子告诉她,这些都不是“药”,而是糖。“孩子还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强,给糖取这样的名字,看似充满创意,实则对孩子带有误导性。”网友@璎珞flora认为这种东西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
记者在市政二街一家商店里见到了这些标着“后悔药”“花痴片”的糖,“脑残片”瓶子上还写有“脑残人士福音”的字样,标注着“一天2次,一次2粒”的食用量。记者在其外包装上看到的食品名称为“布町瓶压片糖果”,有生产许可证信息,产地为浙江金华,分装厂厂址为浙江义乌。记者拨打了外包装上留下的电话号码,但一直无人接听。
记者在我市多个小学附近的商店发现有此类糖出售,孩子们很喜欢。据了解,2014年国家食药监局已经发布消息,“后悔药”“脑残片”等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