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质监体制调整新形势,如何快速适应新变化,通过发挥职能作用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使质监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是市质监局一直深思并积极探索的课题。认识上跟紧形势、行动上主动作为、措施上找准需求、技术上提供支撑,是市质监局践行这一课题的生动体现。
“面对新形势,我们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把质监工作与中央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全市发展思路相结合、与地方产业状况相结合、与企业发展现状相结合,并根据经济发展重点和政府、企业的需求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全面参与到全市经济建设中。同时,发挥质监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围绕市、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中体现出质监工作的价值,树立了质监部门有为有位的良好形象。”3月17日,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小平在谈及新形势下质监工作发展时说。
抓住机遇,精准切入发展大局
融入,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既包含了主观思想上的自我意愿,又涵盖了责任和使命的担当。市质监局领导班子秉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一使命,抓准机遇,把质监工作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在经济发展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不断彰显出质监部门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认可。
在我市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之际,市质监局主动牵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市”,提升了全市旅游服务整体水平;在郑焦铁路建设之际,市质监局主动对接工作,提前提供特种设备、标准、技术等服务,为项目建设争取了时间;在市政府制订的“十大产业”发展规划中,市质监局主动作为,牵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在我市创建“河南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时,市质监局主动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建成了“审批最快、服务最优、特色突出、全省领先”的焦作行政审批服务标准体系……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质监局立足自身工作职能,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把质监工作全面融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当中,既能当主角,又会当配角,成为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理清思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在质监系统体制调整的新形势下,市质监局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努力把握我市中心工作和经济发展态势,立足技术优势,积极制订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搭建起了覆盖全市产业发展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在服务地方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中,质监系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技术上。只有充分发挥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才是实现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李小平说。
2013年以来,市质监局从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入手,按照“标准要高、项目要专、队伍要强”的原则,大力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市质监局立足于主导产业产品检验全覆盖,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先后投入1亿多元建立了国家轮胎质检中心、8个省级质检中心和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努力形成以国家中心、省级中心为主导,市、县质检中心为基础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了技术研发创新,产品质量提升,产业上档升级。
履职尽责,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心中有责,才能更好履职尽责。市质监局把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围绕保障质量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该局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形成了以“区域监管网格化、部门联动常态化、风险排查项目化、工作见证档案化、工作措施制度化”为核心的“五化”监管体系,全市连续多年保持了质量安全零事故。
市质监局以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为平台,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标准引领、质量创新三大工程,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十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67.2亿元,增长12.9%;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24%、18.2%;全市产品质量更加安全,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实现了100%;全市工程质量更让人放心,新开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建筑工程验收竣工合格率均达到100%。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市质监局在服务企业中确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和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三全两满意”服务理念,并积极开展“心贴心”服务、“点餐式”服务以及围绕全市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制定了错时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等八项服务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细化服务。2015年,该局为企业减免费用1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