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倡导的“仰望星空”,200多年来一再被人们谈起。仰望星空,旨在把普通人变成有道德律的人。道德自律需要人具有负疚感,时刻检讨自己的言行,对于自己的过错负有歉意。离开这种折磨人的情愫,道德自律就是一个空洞的词语。
40多年前,浙江诸暨的施女士因为家里贫困,偷了同学徐广红的1毛钱买烤饼吃。当时徐广红哭着寻找,但她没有勇气承认。40多年来,施女士一直感到愧疚。近日,她终于找到了徐广红,见面就塞给她1万元,连声道歉,请求原谅。而徐广红坚决不肯收钱,说同学之间的情谊更可贵。
这则看似不起眼的新闻,相信让不少读者深受感动。年少时为填饱肚子偷了同学的1毛钱,却留下几十年折磨人的负疚感。现在,施女士鼓起勇气向徐广红公开道歉,并拿出1万元作为补偿。这样的场景,应了一句话: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施女士把内心的负疚感变成勇敢的行动,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一个人创造佳话不难,一个社会都传承这样的佳话,一个时代都延续这样的佳话,的确不太容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每个人的过去都不可能纯洁无瑕。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失,衡量着一个人品格的高下。能不能认识到自己言行的对与错,做了错事要不要惩罚自己、如何补偿受害人,在道歉补偿之前有没有负疚感,这关系到一个人现时的言语和行为。具有负疚感的人,即使嘴上没有承认自己以往的过失,也会避免类似错误再度发生,会用正确而积极的言行弥补以往的过错。从这个角度说,负疚感也是正能量的源泉。
负疚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稀缺品。之所以稀缺,在于有些人把道德自律丢进了垃圾箱,对宇宙星空没有敬畏,也缺少反思,更不要说自省了。施女士为40多年前的1毛钱而道歉,这样的负疚感,应该被视作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对过错常怀负疚感,社会的道德水平才能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