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体育 上一版3
CBA职业化改革期盼“扬帆远航”
直面未来 砥砺前行
延伸阅读
经典歌剧《白毛女》搬上3D大荧幕
中美合作斥资逾1亿美元 拍摄灾难大片《巨齿鲨》
NFL考虑在中国举行常规赛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面未来 砥砺前行
——致第56个世界气象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①
  ②
  ③
  ④
  ⑤
 
   

  3月23日,是第56个世界气象日,此次气象日纪念活动主题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而这样的未来,似乎已经是我们的现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使得全球海平面持续升高。1901年到2010年的百余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9厘米,自1950年以来,地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高于过去的2000年。但温度上升还不是全部。气候变化正在破坏季节的自然格局,并正在增加热浪、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预示着未来将更热、更干、更涝。据焦作市气象局统计,近50年来,焦作平均升温率每10年上升0.3℃,最热的一年是2014年,当年的平均气温达16.7℃,较历年平均气温偏高1.1℃。

  焦作市气象局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第一要务,把满足广大公众和社会需求作为气象服务的出发点,将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城市建设、森林生态等作为工作重心,积极做好服务和保障。经过60年的努力,初步完善了气象监测和预警预报服务系统。市气象局升级改造了713C型天气雷达,使其具备了多普勒雷达功能。建成7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0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9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配备了1套能见度自动观测传感器、1套紫外线观测仪、1个闪电定位仪和1部车载式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十二五”期间,市气象局灾害性天气过程无一漏报,24小时晴雨(雪)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预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气象信息员队伍达到2018名,建成了96块气象电子显示屏、964台气象预警大喇叭、63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51个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象防灾减灾形势,焦作市气象局将以更加负责的态度,砥砺前行,着力构建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2018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努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什么条件

  人工影响天气是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人工影响天气不是“无中生有”,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天气条件。如果没有适宜的天气,人工是造不出雨来的。晴天无法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如果阴天时,天上的云很薄也无法开展。通常所说的降水云要有一定的厚度,这个厚度一般大于2公里,而且云内要有一定的水汽含量,这样通过天上的飞机和地面的高炮、火箭携带催化剂到云里面去,才能够起到增加降水的作用。为取得最佳的催化效果,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中需要密切结合天气情况和实际的云降水条件来进行,作业的规模和频次与天气和云降水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

  二是空域条件。根据人工影响天气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在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时限内,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由于我市上空航班架次密集,洛阳飞行学院又经常开展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训练,造成作业空域批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开展。

  个人防雷十大“秘诀”

  ●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机、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内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现在,在微信“添加朋友”功能中的“查找公众号”栏目下搜索“焦作气象”或“jiaozuoqixiang”对其进行关注,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完成添加,即可每天获取最新气象资讯、气象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等信息。“主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周天气展望和节日、节气的多方位简介,并涵盖气象生活指数、火险等级、空气质量等多方面内容;“全国城市天气”和“沿途天气预报”给所有在路上或准备出行的市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微调查”的互动功能对气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气象部门及时了解公众需求,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服务。

  图① 2015年4月1日人工增雨作业现场。

  图② 应急演练现场。

  图③ 冬令营小学员参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图④ 防雷技术人员为市太极体育中心体育馆作防雷监测。

  图⑤ 气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的宣誓仪式。

  (本栏图文均由市气象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