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孝文化点亮美丽乡村
确保我市 土地矿产卫片检查全面达标
掀起整治热潮 扮靓美丽家园
伴着书香前行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昨日召开
武陟县“五个严禁”确保廉洁过清明
图片新闻
基层党员干部接受再教育
青春洁城在行动
加强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监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孝文化点亮美丽乡村
——记沁阳市崇义镇后杨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郝发龙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赵晓晓

  沁阳市崇义镇后杨香村,这个仅有1300余人的村庄是远近闻名的“孝敬村”,孝文化被村民们发扬光大,成为一大亮点。

  “世界这么美,陪爹妈去看看”“新二十四孝,你做到几条”……3月21日,一走进后杨香村,记者就从醒目的墙体标语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孝文化氛围。走过1000米长的孝文化长廊,该村“德孝义工团”义务植树的场景映入记者眼帘。正是这些佩戴义工标志的老党员、老干部,带领全村人继承孝文化传统,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使后杨香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年前,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发龙参加崇义镇组织的村干部外出集中学习,发现外地某村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效果非常好。在村里当了多年“领头羊”的郝发龙暗自下定决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用优秀传统文化凝心聚力,带领全体村民埋头苦干,改变村容村貌,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美丽家园。

  “垃圾围村让人堵心,可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清理干净呢?在村里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我们决定成立‘德孝义工团’,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郝发龙告诉记者。刚开始,“德孝义工团”只有十几人报名,他们不计任何报酬,坚持义务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德孝义工团”已发展成员300人。如今,后杨香村每家每户都自觉打扫门前责任区,成了一个没有保洁人员的卫生村。

  该村道德讲堂是人们无私奉献的结晶:房屋由“德孝义工团”成员捡拾砖块盖成,文化墙由沁阳市多名画家义务绘制,湖南一位土家族名医千里迢迢来这里义诊,河南理工大学文艺队在这里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随着孝文化深入人心,该村村民的生活观念在悄然转变,过去存在的打架斗殴、婆媳斗嘴、酗酒闹事等现象越来越少。“我们正向两大目标迈进,一是在道德讲堂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推动孝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二是开发家庭宾馆、打造美食村,带动村里第三产业发展。”郝发龙向记者描绘后杨香村的美好前景时,信心十足。

  记者感言

  在后杨香村,记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孝文化的巨大精神力量。全市市容秩序整治和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始后,后杨香村仅用短短10天时间,就完成了环境治理任务,村里没有花费一分钱。这得益于“德孝义工团”充分发挥了带动作用,带领广大村民积极投身环境治理工作。

  孝文化在后杨香村蔚然成风,郝发龙功不可没。他说,自己当村干部多年,今年已经64岁了,可还想拼一把,尽全力扩大孝文化的影响,让孝文化点亮美丽乡村。记者认为,郝发龙这样既有思路、有点子,又能够以身作则、苦干实干的村干部,是广大农村最需要的。①6

  主人公座右铭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