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阳区焦东街道新东苑社区,一提到毕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人不简单,身残志坚、踏实肯干,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新东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毕林家电服务工作室,毕林正在认真修理社区居民送来的电磁炉。至今,他为大家义务修理家用电器已坚持了11年。
在大家眼里,毕林一直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作为一名患有骨髓炎的残疾人,他自强不息、奉献社会的精神感染了社区的每一位居民。
1987年,14岁的毕林正值青春年少,一次发烧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毕林连续一个月高烧不退,后来被父亲送到医院,诊断为急性骨髓炎,致使左下肢关节僵直。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延误治疗而落下终身残疾,左腿行动不便。那时,毕林的奶奶也病了,使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遭受了沉重打击,毕林的父亲不得不四处筹钱为家人治病,欠下了大量外债。
1996年,毕林不愿意再拖累家人,想要通过卖菜这个方式偿还家庭所借债务。但菜摊距蔬菜批发市场路途较远,毕林克服了左腿活动不便的困难,学会了骑自行车。从菜摊到批发市场仅需20多分钟的路程,毕林需要骑一个多小时。特别遇到刮风下雨天气,翻车成了常事。
为了多赚些钱,毕林不愿休息一天。无论寒冬酷暑,毕林都吃住在四面透风的菜棚中,这一住就是整整7个年头。作为一名残疾人,吃苦受累毕林还能忍受,但有时其他菜贩对他冷嘲热讽,让毕林接受不了。“许多人在言语上歧视残疾人,这让我的内心很痛苦。”毕林说,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忍耐,因为他坚信,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有一次,毕林车子的链条断了,停在路边无法前行,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看到后,主动过来帮忙,让毕林心里暖暖的。事后,毕林知道他名叫丁新刚,是焦作市残疾人爱心港湾服务队的一员。
在丁新刚的引荐下,毕林认识了很多身体条件不好、生活条件远不如自己的残疾人朋友。尽管都是残疾人,但毕林感受到了大家互帮互助的良好气氛,感觉到了亲切和温暖。2005年6月,毕林也加入到残疾人爱心港湾服务队,并自学了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等家电维修技术。
毕林对第一次参加服务队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记忆犹新。当时活动地点设在焦东蓝波湾超市门口,残疾人志愿者为居民免费提供修车、修鞋、修家电等服务。“当时为居民修好家电后,他们真诚的感谢,让我突然没有了自卑感,并强烈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毕林说,他第一次感受到被别人尊敬、被别人认可是多么幸福的事。
此后,毕林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投身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家里的缝纫机坏了,窗纱烂了,我都会喊小林过来帮忙维修,有时半夜家里的电灯坏了,我也会喊小林过来帮忙修理,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毕林的邻居程明清老人说。
多年来,毕林免费为居民维修家电,没有收过一分钱的维修费。由于没有固定的维修场所和时间,居民有需求时经常找不到毕林。2009年,新东苑社区专门为他设立了毕林家电服务工作室,并将每月25日定为免费维修活动日。
尽管毕林的生活一直较为拮据,但在2006年毕林找到工作后,就主动到社区申请取消了自己的低保救助。2012年7月,毕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不求任何回报,也不想出名,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更多的人。”毕林说。①7
记者手记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在采访中,记者能强烈感受到毕林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拼搏。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一名普通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尊自强、奉献社会的宝贵精神。这种宝贵精神也是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在毕林的影响下,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光荣队伍中去。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