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科技创新助力圣昊铝业“破茧化蝶”
图片新闻
“路怒症”或与弓形虫感染有关
李新:打造本土化的技术服务平台
让创新成果与个人收益挂钩
美国疫苗事件催生严格监管
康星生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成市场新宠
风险投资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助力圣昊铝业“破茧化蝶”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王言 通讯员王星)“依托科技创新、自主研发,走高精尖的发展道路,如今我们也成了铝合金原材料生产界的‘高富帅’,技术水准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3月24日,焦作市圣昊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梅自豪地说。

  成立于2009年的焦作市圣昊铝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最初只拥有2条铝杆生产线和2条铸棒生产线。和大多数铝合金材料生产厂家一样,圣昊铝业从事着初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赚取微薄的利润,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当时企业只能生产一些初级的铝合金材料,一吨利润不足300元,还要跟很多同行一起抢‘蛋糕’,企业压力非常大。”张梅回忆说。

  环境倒逼圣昊铝业谋求转型。怎么转,向哪转?

  从2006年就投身铝合金材料行业的张梅,敏锐察觉到铝合金材料市场的变化,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利好,选择了前瞻性应对:从低端民用型材材料向汽车、高铁等工业用铝型材材料转,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走科技创新之路,打造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2012年,张梅三顾茅庐,把曾经在有“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之称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任职、数次参与国家级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修订的铝铸造行业资深专家吴英杰请来,以吴英杰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给圣昊铝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013年,圣昊铝业研发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年申报了8项国家专利,取得4项省级科技成果。

  以高强度、高韧度、耐腐蚀特性闻名的7系高端铝合金材料为代表,圣昊铝业的产品远销大江南北,被广泛运用在飞机、动车的制造中。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天津锐新昌轻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

  “外行的人觉得都是铝合金,会有什么不一样。内行的人明白,我们的产品所达到的水准比国标还高,这样的工艺水平在国内都寥寥无几。”圣昊铝业技术部负责人井佳明说。

  订单纷至沓来,企业快速发展。如今,圣昊铝业拥有3条连铸连轧圆铝杆和4条铸棒生产线,年产能达10万吨铝合金棒、8万吨铝合金杆,产品畅销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湖北、河南、天津、河北等地。广东兴发、江苏亚太、航天电工等有名的国字号、省字号厂家都成为该企业稳定的合作伙伴。

  今年,圣昊铝业生产的高导、耐热的铝合金材料正在热销中,被广泛运用到电缆、电线的生产之中。

  企业做大做强,科技支撑同样“上档升级”。该公司研发团队由最初的5人扩展到了15人,每年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达到3000万元。

  除了企业内部的研发团队,圣昊铝业还不断拓宽科技研发路径,相继和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现了产学研合作,依托核心技术,共同实现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

  高投入结出累累硕果。圣昊铝业先后申报获得20余项技术专利,发表6篇科技论文,获得了7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奖。

  曾经的初级铝合金加工厂,如今成了有名的新材料生产基地,相继获得“焦作市科技型企业”“焦作市优秀创新企业”“焦作市创新百强企业”等荣誉,并被授予“焦作市铝锌镁系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今年,该企业正在筹备申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不停步,发展不停步。以科技为内核,下一步,圣昊铝业将从单一铝加工产品向多元铝加工产品进军,从粗加工产品向精细铝加工产品延伸,实现棒、杆、板带箔等多元产品的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