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青天河景区休闲度假转型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在市迎宾馆举行。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和市有关领导,博爱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治国,县政协主席牛生霞,县政协党组书记常平凡等县四大班子领导以及专家评审组、规划编制单位参加评审会。
评审会上,张建代表博爱县委、县政府,对各位专家的到来、对博爱旅游的发展把脉问诊表示感谢。他简要地介绍了对博爱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博爱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他说,第一个方面是关于博爱发展的布局问题。目前,博爱正在持续推进三个布局:目标布局、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布局。目标布局,就是打造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产业布局,就是全力推进旅游、电商、主导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及物流四个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布局,就是从一个标准的县城向现代化的小城市去规划和提升,而且是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向现代化的小城市去规划和提升。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全域旅游。要把这四个字理解透:第一个字是全。以全为基础,突出一个特字,全中有特,这是全的内涵。第二个字是域。域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域的概念,也是一个旅游产业区域、旅游经济区域的概念。第三个字是旅。旅行的过程当中是一个智的问题。第四个字是游。下一步游的核心一定是慧,旅游下一步的本质是智旅慧游。目前,全县旅游形成了一个“144”发展的布局,“1”,就是“景城一体、全域旅游”。“4”,就是四个路径:我们要从一个景区提升为目的地;从目前的观光游提升为休闲度假游;从一个区域性品牌提升为全国性品牌;从目前的机械旅游提升为智慧旅游。到“十三五”末,我们要达到四个目标,即景区接待游客要达到200万人次;青天河要上市;景区要进入全国AAAAA景区的前列;到“十三五”末,全域旅游发展的格局、成效要初步显现。第三个方面是关于对青天河发展的宏观把握。青天河是龙头,全域旅游不管如何发展,青天河这个龙头如果抬不起来,那是不现实的;青天河是品牌,要把青天河打造成全域旅游的核心品牌;青天河是特色;青天河是质量,怎么样能把青天河是质量落实到青天河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体现出有青天河发展特色的发展质量体系。第四个方面是关于青天河的发展目标、路径。去年景区接待游客80万人次、收入8000万元,但是数量不少、质量不高,今年确定的目标就是游客过100万人次、收入过1亿元。景区发展的路径,县委、县政府提出“短期抓量、中期抓质、持续抓品”,景区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量,说什么都是空的,必须按照市场的标准、市场的导向来衡量和推动景区的发展;中期抓质,质就是质量;持续抓品,品就是品位、品质、品牌。
张建最后指出,这四个方面就是当前博爱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发展的总体考虑,对博爱旅游、对青天河发展的总体考虑,希望给各位专家在评审的时候提供一些参考。
评审会上,会议成立了以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旅游地理专家专业委员会刘家明为组长的评审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在审阅规划文件、听取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后,经过综合评议后认为,青天河总体规划理念超前,对青天河的分析诊断比较到位,规划项目丰富,规划成果有较多亮点,对青天河转型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详细规划成果也有很好的创意。评审委员会同意通过该规划。为完善该规划,评审专家针对进一步处理观光与度假的关系,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进一步梳理规划项目,强化龙头和重点、对旅游文化进一步研究与挖掘、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规划图文成果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魏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