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 修武· 武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修武县邀请旅游专家把脉全域旅游工作
修武县集中整治环境卫生
图片新闻
修武县依托“五大平台”建设“五型”家庭
图片新闻
武陟县“六大工程”建设再发力
发展成果惠民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 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成果惠民生
——武陟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社会事业篇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十二五”完美收官。细阅5年间武陟县的民生“账本”,人们不难发现,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了一系列惠民为民举措,有计划、分步骤地破解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难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就业是民生之本。武陟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统筹城乡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降低了民生服务成本,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社保经办服务质量,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347个行政村实现了村级人社服务站全覆盖。

  该县出台优惠政策,降低就业门槛、加强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一揽子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举措先后落地,激发了大众的创业就业热情,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十二五”期间,该县新增城镇就业3.9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4万人,困难群体就业4627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保持为零,完成了各类职业培训5.8万余人(次),累计为1万余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9亿元,扶持带动就业3.3万人,圆了他们的创业就业梦。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该县先后投资8470万元,为三阳一中等83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了校舍建设;投资3958万元对实验中学等78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抗震加固,全县中小学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完成了乔庙一中等5所学校的整体搬迁;实施了《武陟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投用县第一幼儿园,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多所。

  义务教育均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该县深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集团化办学,启动了“全面改薄”计划等,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功创建了“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2015年,该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

  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突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6年稳居全市第一;引进全市唯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黄河交通学院,成功创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该县被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确定为全国第十一家、河南省首家“十二五”国家级科研试验区。

  医疗惠民交出满意答卷

  基础设施设备得到完善。5年来,该县先后完成了县妇幼保健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资源整合和整体迁建工程、县复明眼科医院整体迁建、县精神病医院病房楼建设;完成了西陶镇等6个卫生院病房楼或门诊楼建设项目;为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机构配备医疗设备3100台(件),健全完善了基本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巩固完善门诊统筹总额预付、次均费用级差管理、按病种付费本院化等改革的基础上,该县创新开展村医处方集、标准化分诊补偿支付和慢病大额门诊等改革措施,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取消转诊审批制度,实现了群众就医无审批、无限制、无障碍的“三无”目标。

  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5年来,该县创新新农合基金支付制度改革,加强新农合运行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让参合农民享受到最大实惠。2015年,该县新农合人均筹资增加到470元,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比2010年增长了2.2倍,新农合参合率达99.9%。

  大病保险、重大疾病救治、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享受到了医疗事业发展的新成果。“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目标正成为现实。

  人才培育凸显“洼地效应”

  用好政策揽人才,该县先后出台了《武陟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方案》等规定,从工资待遇、政治待遇、家属安置、科研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搭好平台培养人才,以选调培训、外派考察、上挂下派、校企共联为载体,多种方式培育本土人才队伍,打造了党政干部、企管人员、农村干部等人才方阵;搞好服务留住人才,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解决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十二五”期间,该县共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技研发平台76家,年专利申请量300件以上;19家企业与华南理工等16所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举办“木栾讲坛”29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2万余人次;建起科技专家信息库和县内企业技术需求库,收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高层次专家900多名;该县人才工作荣获全市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位列六县市第一名。

  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养老事业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该县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为1.1万余名80周岁以上老人共发放敬老补贴705.4万元,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93元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2011年的人均1173.72元增加到2015年的人均1726.23元,人均增幅47%,荣获河南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称号;建成投用县养老服务中心,农村慈善幸福院达到102所,入住独居、留守、空巢老人3300多人,“慈善+养老”品牌在全国叫响,连续三届荣获中华慈善奖。

  城乡低保范围不断扩大。该县全面实行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模式,目前,全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886户315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5526户24497人;运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180元提高至40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1140元提高至2760元,5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93亿元。

  社会救助效果显著。该县出台《武陟县关于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5年间,共对2356人次实施了临时救助,支付救助金178.35万元,被国家民政部定为“救急难”工作试点县;完善了救灾救济制度,累计发放救灾款958.8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该县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将体育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河南省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该县通过科学制定环保标准,严格把关环评审批,加大淘汰、化解落后产能力度,环境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平安建设和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打造了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

  2015年,武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37元。回眸“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相信未来5年,该县百姓收到的民生礼包会更加丰盈! 何京辉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