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3月29日至31日,来自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巩义5地的交通执法人员,在省交通运输厅统一部署下,在我市开展“五打一”跨区域治理超限超载集中整治行动。
“五打一”,就是组织5个地市的治超执法力量,集中解决另外一个地市的治超难题,开展跨区域异地治超集中整治行动,集中打歼灭战,先治标后治本,形成对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行为的强大震慑,全面提高治理效果。
今年1月,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公安厅启动“史上最严”治超行动——“1号行动”,重点检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及城区出入口道路、重要县乡道路上车货总重超过55吨和超限超载率在50%以上的严重超限超载行为,重点打击运输砂石料、水泥、钢材等重型车辆以及非法改装车辆。3月22日,在开展“1号行动”的基础上,我省又开展了“五打一”跨区域联合执法集中整治行动。
经过周密安排部署,3月29日21时30分,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焦作站首先在武陟县乔庙超限检测站拉开帷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大货车如长龙般一辆接一辆驶进检测站,短短半个小时,就有近百辆大货车接受了检测。“由于大货车往往选择夜间行驶,所以22时至24时是检测站一天中工作的高峰期。”该站带班站长李小国说。
经过近8个小时的执法,该卡点共查获违规运输大货车3辆。李小国说,这与以往相比,违规大货车少了很多,主要跟我省开展的治超“1号行动”有关。
与此同时,另一队执法人员在省道S104武陟县三阳乡小庄村开展流动执法。执法队员先后查处了2辆车牌号分别为豫HG2680、豫HD3660加高马槽的大货车。随后,这2辆货车被带到一卸货场内,进行了卸货、切割超高马槽处理。
执法人员介绍,豫HG2680这辆核载40吨的大货车,超载了16吨,而超载的主要原因就是车主加高了马槽,原本高2.33米的车厢被加高到了3.7米。对于这样的违规车辆,执法人员将就地对超高马槽进行切割。
3月30日15时至18时,联合执法队对我市云台大道、焦辉路、文昌路等重要路段进行流动检查,发现很多大货车停靠在路边,已停止营运。在云台大道一汽修厂门口,执法人员发现有3辆大货车在等待切割超高的马槽。一名司机说:“我跑了2年运输,曾因为超载被处罚过。现在听说省里开展治超行动,我就想着赶快将超高马槽切割了,自己跑车也安心。”
3月30日晚,联合执法队又到温县境内开展深夜执法。执法行动一直持续到3月31日5时。
“由于夜晚大货车出行比较集中,夜晚执法一直是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打击超限超载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此次‘五打一’行动,通过夜晚执法严厉打击违规大货车违法行为。”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处负责人说。
3月30日23时许,联合执法队的车行驶到温县谷黄路西招贤村附近时,一辆正在迎面行驶、车牌号为豫HE5938的大货车突然改变行驶方向,拐向路边的加油站。执法队员立即进行堵截,要求该车司机出示驾驶证、行车证等证件,司机却迟迟不肯配合。经查,该货车不仅加高马槽、超载,还存在伪造行车证、故意遮挡号牌等多项违法行为。
“这辆大货车明显加高了马槽,行车证上也按此高度标注,是不符合逻辑的,可以断定该车的行车证系伪造。”配合执法的一位交警说,“该车后面的挂牌照处也进行了改装,变成了活动的。平时把铁栓插上就能显示号牌,夜晚行车时把铁栓拔掉,车牌照就垂下来,以此来躲避电子眼拍摄。”对于该司机故意遮挡号牌的行为,交警部门将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据统计,联合执法队3天在我市共查处违规大货车31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