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动静相宜……如今,无论是在我市城区、乡村,还是工厂、学校,都能看到太极拳习练者的身影,他们当中既有满头白发的老人,也有英姿勃发的少年,他们构成了焦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我市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所带来的效果。”市体育局局长郭颂福对记者说,特别是去年10月18日,我市5万多名太极拳习练者在15个分会场同时演练太极拳,成功挑战了最大规模武术表演(多场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世界最大的武术运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太极拳“六进”活动,太极拳“六进”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旨在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太极拳展示、竞赛活动,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太极文化氛围。
3年来,我市以太极拳“六进”活动为载体,以“人才、阵地、活动”三大建设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太极拳推广普及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自太极拳“六进”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广泛开展了太极拳健身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太极拳在全市的普及和推广。
推广普及太极拳,要从娃娃抓起。近日,记者在市实验小学采访时了解到,每天上午的课间操,该校全体师生都会共同做太极拳操,这是该校教师根据太极拳的特点,并结合孩子们活泼的天性,将陈式太极拳改编成太极拳操。“太极拳操音乐节奏感强,动作也较为简单,师生都很喜欢这套操。”该校负责人说。
为普及提高全市中小学生太极传统文化,强化太极拳课程和课外锻炼,市教育局将太极拳纳入全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加强对学生的太极拳教授工作,在课程中安排太极拳教育教学,并将每年的10月份确定为全市中小学“太极拳进校园活动月”,通过校园展板宣传、活动比赛等,培养孩子们习练太极拳的热情,夯实太极拳发展的基础。
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人才培养是关键。“随着我市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急剧增加,全民健身的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太极拳健身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健身需求,我们采取以太极拳骨干来带动太极拳‘六进’活动开展的方式,促进太极拳健身活动全面开展。”市体育局太极拳科科长范小波对记者说。
没有高水平的太极拳师资人才,势必直接影响太极拳的传播和推广。市体育部门深知其利害关系,为此,近年来全市各级体育部门针对机关、企业、乡村等先后举办了100余个班次的太极拳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打造了一支由1万余人组成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多行业、全覆盖”的太极拳社会体育辅导员队伍。这些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的各个角落,积极开展授拳志愿服务,为推广普及太极拳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组织建设是保障。太极拳协会和辅导站点是联系社会的桥梁和连接太极拳爱好者的纽带。目前,我市已建立有太极拳协会及陈式、杨式、吴式、和式太极拳协会等13个太极拳协会组织,太极拳辅导站点900余个。这些太极拳组织充分发挥了太极拳组织沟通协调、以点带面的作用,在体育场馆、广场、街心花园、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义务辅导、免费培训等活动,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交流的平台。
太极拳的推广离不开活动载体,有了活动,才能推陈出新,才能营造氛围,带动更多人习练太极拳。为营造习练太极拳的浓厚氛围,我市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全民太极拳健身月,市体育局联合全市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太极拳“六进”活动的安排,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学校、企业、机关等分行业的太极拳表演赛、健身展演等活动,许多机关、企业都把太极拳作为工间操,云台山等景区还在风景区开设了太极拳表演等。焦作华飞电子公司规定,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25分钟为职工打太极拳练太极剑的固定时间;百货大楼焦东超市坚持班前集中打太极拳;各县市区也在5月全民健身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太极拳健身展示活动。沁阳市邀请太极拳名师开展“覃怀书声”讲座;孟州市组织了15个社区太极拳辅导点参加太极拳健身展示活动;武陟县利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组织了太极拳“六进”展示活动;山阳区利用“全民健身月”开展了山阳区太极拳推广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市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带动了更多的人喜爱太极拳、习练太极拳。
据统计,目前,全市习练太极拳人数达100多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此,郭颂福说,习练太极拳的人群多了,太极城市的名片才会日渐厚重。传承弘扬太极文化,目标宏伟,意义重大,远非一日之功。我市将继续深入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不断扩大普及面,提升普及水平,扎扎实实做好太极拳推广普及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