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节俭养德更增效
我市举行《高逸图》特种邮票首发仪式
市旅游局与广州市旅游局签订 战略合作协议
全省首个气膜式综合运动场馆 在孟州建成
图片新闻
中宣部中组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让雷锋精神走进“铁塔”
清明前后说麦管
大山深处感受生态旅游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 年4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俭养德更增效
——焦煤集团九里山矿弘扬刘金玉修旧利废文化应对危机挑战记事
作者: 本报记者 李新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开栏的话

  今年既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经济社会发展正能量,推动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和美丽焦作建设,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弘扬核心价值观 凝聚发展正能量》栏目,敬请关注。

  当一件事情一旦形成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刘金玉,焦煤集团九里山矿供应科修旧利废班班长。按说,修旧利废,只是普通工人干的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活、细活、脏活、累活。但是,因为他26年如一日,围绕修旧利废开展增收节支、创新增效,特别是2008年年底修旧利废班成立后,他带领全班11名员工,精心修理各种回收的废旧物资,截至2014年6月,全班累计修理、复用废旧物资价值880万元,减少矿井新材料投入2750多万元。同时,技术革新31项,其中28项获得九里山矿科技创新成果奖。

  新华社、《中国煤炭报》等媒体对刘金玉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刘金玉不仅成了名人,更重要的是修旧利废这个不起眼的工作,成了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

  刘金玉虽声名鹊起,但他仍不骄不躁,在这个普通岗位上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奉献着。刘金玉的奉献精神和一心为企业着想的主人翁情怀,伴随着修旧利废风气的兴起,迅速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

  “深入开展学习刘金玉同志活动,就是要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应对危机挑战、共同渡过难关的企业责任感,汇聚正能量,增强广大干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学习刘金玉,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企业着想的主人翁情怀、学习他一心服务安全生产的思想境界、学习他想方设法创新增效的高尚情操。”这是九里山矿党委在《关于开展向刘金玉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中的几句话。

  “如今,这几句话已经成了企业文化的精髓,全矿干部职工在这种精神和文化的感召熏陶下,奋发图强,克难攻坚,推动着矿井持续健康安全发展。”该矿一位领导信心坚定地对记者说。

  刘金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倔劲”。他当时参加工作时是一名掘进工,身上洋溢着遇困难敢上、遇艰险敢闯的青春气息。凭着这股劲头,他总是争先恐后地努力工作。1982年12月21日,刘金玉在九里山矿11皮带巷安装铸石槽时,不慎被机器压断右手中指,康复后,矿上把他调到综合办修理班工作。从那时起,他刻苦钻研,不仅熟练掌握了电焊技术,而且还逐步弄懂了其他机器的构造特点,从而为修旧利废奠定了基础。

  “学习成就梦想,技术决定成败”“奉献不能只是口头语”“浪费就是犯罪”。这些语句是刘金玉在给一些单位讲课时的讲稿标题。朴实的语言凝结着他做人的标准、干事创业的韧劲。2008年年底,他到刚刚成立的修旧利废班担任班长后,就凭着这股韧劲和矢志不渝的追求,在不起眼的修旧利废岗位上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经济价值和人生价值。

  刘金玉和他的修旧利废班的事迹经过媒体宣传报道后,在煤炭系统、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真切地意识到,任何岗位、任何职业,只要动动手、操操心,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价值。

  先进事迹、奉献精神是感人的,而文化的力量却是巨大的。焦煤集团组织召开座谈会,学习刘金玉的精神和典型事迹。九里山矿党委下发文件,要求矿属党支部、各科室认真开展学习刘金玉活动。

  如今,走进九里山矿,大院的宣传橱窗里、墙壁上,处处都张贴悬挂着刘金玉的故事和“金玉良言”。特别是走到刘金玉修旧利废班时,一行行励志名言、企业文化宣传语便映入眼帘:“企业文化是发展的灵魂,理念是发展的指南、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安全是企业效益的保障”“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创新,创新是最有效的节约方式”……

  企业文化宣传语不仅仅写在了九里山矿的墙壁上,更深深烙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心里。从机关科室到生产一线,从领导干部到普通职工,人们以刘金玉为榜样,比奉献、比节约、比创新、比干劲、比效率蔚然成风。

  作为监控头号“杀手”瓦斯脉搏的通风区监测班全体员工,牢固树立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理念,学习“金玉良言”,苦练“内功”,不断加强班组建设,“把脉”安全,“会诊”隐患,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可靠依据,被评为刘金玉式好班组。该矿五四队徐正运所带领的生产班,多次完成区队交给的各项艰难险重生产任务,为九里山矿的安全生产立下了赫赫战功,该班多次被矿上评为“先进班组”。该矿掘二队陈建玉组,以学习刘金玉精神为动力,严格要求,攻坚克难,在安全、生产、质量等各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在精品工程建设中,陈建玉组获得了6次第一名的好成绩。

  “刘金玉给我们树立了标杆,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追求事业的劲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矿采二区班长王利明深情地说。王利明班共有员工51名,该班利用班前会和周二、周四学习刘金玉先进事迹已经成为常态,并用实际行动印证学习成果。去年9月份,该班围绕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扭亏计划,积极采取措施,创新管理手段,坚持从压缩区队出勤工数入手,一个月时间就少投入150个工时。同时,该班坚持设备、工具能返修不领新,从小到一个道钉,大到一块道板、一根木头,不舍弃浪费任何一个有利用价值的材料。仅去年9月份,该班就回收利用了500块水沟槽、200根木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的魅力是丰厚的。从刘金玉身上、从修旧利废班组中,人们再次感受到了企业文化带来的巨大活力。眼下,九里山矿广大干部职工正沐浴着企业文化的春风,凝心聚智,攻坚克难,以坚如磐石的推动力,应对着危机和挑战。①7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