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今后一段时间要继续加强小麦苗情和病虫情监测,重点落实好“一喷三防”等管理措施,以确保今年我市小麦再获丰收。
针对今年气候特点和拔节期苗情,市农业专家开出如下管理良方。
及时追肥浇水。对于旱地麦田,趁墒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保冬前分蘖成穗。对墒情不足的麦田,要及时浇水,浇足浇透,不但能促进小麦正常生长,又能预防晚霜冻害。对于群体不足的麦田,要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幼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对于个别越冬期受冻麦田,应结合浇水每亩再追施尿素,促分蘖成穗。
综合防治病虫害。中后期重点做好吸浆虫、穗蚜、红蜘蛛、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控工作,选准对路药剂,做到安全用药,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对小麦赤霉病应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喷药防治。
预防晚霜冻害。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4月中旬和下旬有2次明显降温过程,降水偏少,出现“倒春寒”与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大,对小麦孕穗期生长将产生不利影响。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低温来临前及时浇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晚霜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采取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
叶面喷肥防早衰。结合“一喷三防”,在防治病虫的同时,普遍开展叶面喷肥,特别是对三类麦田要通过喷施叶面肥,预防后期脱肥早衰,延长灌浆时间,稳定小麦粒重。
适时浇好灌浆水。对抽穗以后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要适时浇好灌浆水。小麦浇灌浆水以扬花后10~12天为宜。浇灌浆水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和掌握水量,浇后不使地面积水,切忌大水漫灌,防止因浇水不当引起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