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行走在干净整洁的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企业为安全生产所做的工作随处可见。而这些,与近期数次登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的专家不无关系。
去年以来,马村区在全市率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创建了安全监管新模式,即政府购买服务、中介机构介入、专家排查隐患、部门依法监督、企业整改隐患,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目前,这项工作已在马村区全面铺开。
“安全生产一直是公司最关注的领域,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没想到的是,安监专家在厂区转完一圈后,竟发现好几处安全隐患。”中南焦作氨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皇甫幼遇说,“专家发现隐患后,不仅第一时间提出整改方案,还手把手教电工怎样布线更安全。我们只享受技术服务,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
选择社会化服务,源于不断增加的企业数量和薄弱安监队伍间的矛盾。该区共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42家,涉及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化工、橡胶制品、制药等行业。随着近年来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进驻该区,形成了企业门类多、分布广以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马村区安监局现有干部职工21人,虽然在多年的监管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大量运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专业技术薄弱、不能发现经营单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等差距日益显现。
在国家大力提倡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的背景下,去年年初,马村区安监局局长薛恒来在该局班子会议上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可行性,并拿出了初步意向。2015年5月22日,马村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构建完善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排查隐患、部门依法监管、企业整改隐患的安全监管模式》方案,政府购买服务迅速进入招标程序。2015年8月,马村区政府正式与河南省安评监测检验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隐患排查服务合同,把辖区72家企业及重点场所纳入中介机构技术服务范畴。根据约定,隐患排查工作经费全部由区政府埋单,专家现场帮助排查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企业只享受技术服务,不承担任何费用;中介机构负责组织专家团队,逐一对辖区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在实地勘察和询问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情况和管理状况以及企业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情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并对企业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编制隐患排查报告和复查报告。
这一模式运营以来,马村区累计聘请省级专家160人余次、市级专家270余人次,对辖区72家重点企业和6家行业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状况登记、安全体系检查,共发现安全体系方面的问题15类729条,现场排查隐患13类317条。通过安监专家团队的深入排查,一大批隐藏的隐患被发现,一些监管盲点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