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见习记者 贾定兴
“广场舞天天有,三步两步都会走;豫剧清唱天天排,一月一次走走台;书画协会日日练,武温两县经常赛;体育赛事周周连,场下观众齐喝彩。”近日,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64岁的老党员宋祖堂走在该村宽阔洁净的水泥路上,一边指着路东边新建的游园和路西600多米长的文化墙,一边给记者背着顺口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差不多每星期都有人来俺这里参观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呢!”
“俺村这变化也就年把地时间。”宋祖堂话锋一转,“到2014年底,俺这里还流传着‘街道四季水坑有,村民出行很难走。垃圾杂草随处在,晚上路灯瞧不见’的顺口溜呢。”
3700多口人的老催庄位于大封镇西北,与温县毗邻,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是2012年的省定贫困村。短短几年内,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何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宋书记尽心竭力领着大伙一块干啊!”宋祖堂感慨。
宋祖堂说的宋书记,就是现任老催庄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国庆。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催庄人,宋国庆对这方土地可谓爱得深沉。尽管1990年后宋国庆就一直在外工作,但他仍十分关注家乡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他每年拿出四五千元用于评选村里孝老爱亲模范,并于2014年多方协调,给村里建起了灯光球场。但是,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支撑,老催庄的面貌一直没有实质性改观。
2014年秋,大封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村里党员干部多次找到宋国庆,希望他回村带领干部群众一起建设老催庄。盛情难却,他毅然辞去年薪几十万的企业高管工作,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妻子住进了多年未修缮的老房子里。回到村里,他走遍了大街小巷,走进了群众的家里,同时也走进了群众的心里。当年年底的村两委换届,他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
在其位要谋其政,当选后的宋国庆先和党员干部商定规划,讨论制定了“一沟、二心、三园(院)、四路”的老催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在村主要街道张贴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如此好的规划,何时能实现?得花多少钱?钱从哪来?面对众多的质疑,宋国庆信心坚定,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他先从解决村民怨声载道的行路难做起,发挥自己多年经营管理的优势,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采取“项目要一点、县里奖一点、镇里补一点、干部捐一点、群众集一点、企业帮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的“七点工作法”,筹集资金30余万元,清障扩路,硬化并绿化4条主干道2.6公里。
路通人心顺,群众看到了干部的决心,也看到了老催庄的希望,纷纷加入建设美丽家园的活动中。建设文化广场、游园和慈善幸福院没有地方和资金,90多户群众自愿捐出21.8亩不种庄稼、不种果菜、不成林木和有坟地的废弃地,村民自发捐助6.3万元,企业捐助21万元。68岁的原村委委员陶国主动投身到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利用自己多年的修路技术,组织带领宋福堤、赵群干等人挖水沟、平场地、搞拆迁,共产党员宋金水、宋祖堂、苗宝兰等人放弃家里的小生意和农活,带头义务清路障、清垃圾、搞绿化、粉刷墙体,村里呈现出了“干部用心干,群众劲头高,一人一个号,合吹一个调”的良好局面。
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老催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多时间,该村新装和维修路灯221盏,解决了亮化问题;修建排水沟480米,在文化广场修建了300多平方米的折叠式大戏台,配备了健身器材;平整硬化了小学、幼儿园1100多平方米的地面;通过“县里奖、企业助、群众捐、共参股”的办法,投资65万元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医疗保健中心和慈善幸福院正在建设中。同时,村里组织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和舞蹈、戏曲、书画、体育4个协会,今年年初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交流活动33场次,评选出24户“五好文明家庭”,村风民风进一步好转。
“基层干部,就得用心带着大家干,只要心中想着村里的发展,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党员群众会支持你配合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建设好美丽家园。”看着刻在文化广场游园里石头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宋国庆满怀感慨。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