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成果
近年来,沁阳市把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全力以赴创环境、抓招商、上项目、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步伐,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56.5亿元,五年新增121.3亿元,年均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7亿元,是2010年的2.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44亿元,年均增长8%。一是高起点规划。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五规合一”,相继编制了《沁阳市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产业发展图谱,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发展重点。二是高质量服务。全面加强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的组织领导,选派优秀人才到“两区”工作。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诚信成为沁阳的“金字招牌”,让环境成为沁阳的“亮丽名片”。三是大力度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国家电投、中国昊华、北京金隅、浙江超威、晋煤集团、广东兴发等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新能源、现代化工和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三大工业产业集群。玫瑰城综合体、焦百联盟商厦、蓝堡国际等项目相继投运,肯德基、苏宁电器、永辉超市、横店影视城等知名商家入驻特色商业区。2015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亿元,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建成区面积0.67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亿元,入驻企业49家,吸纳就业1.1万人。
“十三五”展望
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和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着力完善功能规划布局,促进服务功能升级,推动“两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十三五”期间,力争产业集聚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三星级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跻身全省“十快”“十先进”。到2020年,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税收收入达到8亿元。沁阳市特色商业区营业收入达到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亿元,税收收入达到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