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公司中控质检楼QC部,技术人员在进行液相色谱杂质分析。 摄
本报记者 马允安
“近年来,新开源紧紧围绕科技研发,在提高生产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完善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球PVP产业格局中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地位。”4月6日上午,在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副董事长王坚强一见到记者就诉说起了科研给公司带来的巨大进步。
“这是PVP成品车间,目前排名世界第三;那是欧瑞姿成品车间,目前排名世界第二。”在该公司生产厂区内,王坚强指着东侧的两个车间向记者介绍,该公司是国内首家集研发和生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系列产品和乙烯基甲醚/马来酸酐共聚物(PVM/MA)系列产品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广泛服务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及现代化工业领域。2013年该公司已经建成投产的占地208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集成式的生产基地,使新开源的生产能力比以前增加一倍以上,达到年产6000吨,2014年年底二期工程试生产成功后,PVP产能增加到每年1.2万吨。
王坚强说,新开源始终以高标准的产品质量意识、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先进的装备技术,确保能够始终如一地为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产品,实现与合作伙伴共同繁荣发展。该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创新性产品及应用技术,用技术创新给客户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新的价值,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不断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需求,迎接更高的挑战,成为全球用户可信赖的合作伙伴。目前,新开源在国内外拥有500多人的员工队伍,分为4个生产基地和2个研发中心,与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在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完整的全球销售服务体系。
当天10时30分,在该公司中控质检楼QC部,技术人员正在认真地对产品进行分析。据介绍,该公司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步伐,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建立机制的同时,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投入力度,在自主研发方面,近几年来每年都投入约800万元,使技术开发的各项设施和资源配置都有了极大改善。
经过多年发展,新开源已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2.19%,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6.44%。他们既精通本专业技术,又密切关注国外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不断研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努力实现高端药用辅料制作的国产化。该公司除拥有自身独立的研发部门及实验检验部门外,还与荷兰伊凡伟有限公司在技术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荷兰伊凡伟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高分子材料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是在水溶性聚合物以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生产及规模化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经验和技巧。”王坚强说。
“公司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研发创新。”王坚强说,新开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科研、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能力、研发水平、检测手段等方面均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近年来,该公司共申请专利28项,已获授权的专利共17项,其中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同时,1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剩余1项发明专利和9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近年来,该公司共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科技成果转化共计3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