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冬)近日,焦作日报“两微一端”不断收到本报采编人员来自一线的报道,这些新闻经过本报新媒体编辑的加工后很快被推送出去,使网友第一时间就能获知我市发生的重大新闻。这是本报推进媒体融合,打造焦作最大微矩阵,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迈出的关键一步。
当今世界,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先进的思想,若无先进的传播手段支撑,便很难深入人心;正确的主张,若没有快速多样的先进技术传播,便无法有效占据舆论阵地;鲜活的新闻,若不经过受众越来越广泛的新媒体推送,就会被读者忽略。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仅手机网民规模就达6亿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全面开启。
“我的这篇消息在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后,被大量转发到了朋友圈,而在以前,我采写的相关稿件见报后,读者反响如何,很难直观地显现出来。”本报一位记者采写的《焦作市民必看,不这样做,你的社保卡就是一张废卡》文章经过新媒体的传播后,阅读量在短短几天就达到2万人次,看到这样的效果,她十分感慨。
这只是本报微矩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生动实践。
先人一步,遍地黄金。早在2012年,焦作日报就开通了官方微博,打响了本报微矩阵发展的第一枪,开启了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领全国地市媒体之先。之后,焦作日报社所属的《焦作日报》《焦作晚报》和焦作网相继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形成了新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2015年3月,焦作日报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焦作日报手机客户端不仅能够阅读当日报纸的所有内容,而且能获得更多国内外资讯。为鼓励网友通过手机看党报,本报开通了评报栏目,只要通过焦作日报手机客户端阅读当日报纸,并对感兴趣的新闻进行评论,网友的评论就有机会刊登于次日的《焦作日报》上,还能获得奖品。
此外,焦作日报微矩阵还有效整合了采编人员的个人微博、微信等优势资源,引导全体采编人员及其他员工积极运用个人微博和微信,统一“采购”、分类“加工”、集中“分发”,以达到品牌优势和传播优势的最大化。与传统媒体信息发布模式相比,微矩阵开启了一种更新、更快、更集中、更灵动、更个性化、更有价值的信息发布模式:更加注重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与用户互动、分享,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更好地满足焦作人民的信息需求;更加注重整合营销技术的提升,致力于在旅游、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更大的融合,打通从新闻内容生产到信息发布、市场反馈的全环节,构筑立体传播网,增强市场影响力,创新赢利模式,形成复合竞争力。
据悉,焦作日报微矩阵成立以来,已先后开通了众多栏目,并积极与网友互动,采纳网友的建议,为焦作人民提供全媒体阅读途径,立体化、多渠道、全方位地传递焦作正能量、唱响焦作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