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李 秋
工业,是焦作人引以为豪的话题。工业,为焦作发展铸就了无数辉煌。
工业是焦作分量最重的一张城市名片。工业是焦作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和载体,是焦作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市“十三五”时期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努力把焦作打造成为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城、区域中心城、知名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太极文化城。
站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焦作期待着指向明确的信号灯——
在加快转型示范进程的今天,焦作工业该如何放大优势,凸显主导地位,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路径显而易见——打造新型工业城。此举,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谋划、放眼未来,实施发展战略的科学决策。
打造新型工业城,是实现“十三五”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美丽焦作,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打造新型工业城,更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焦作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工业兴,则焦作兴;工业强,则焦作强。作为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城市,焦作有100多年的现代工业史,特色是工业门类齐全,拥有38个工业行业大类,11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7家,超200亿元企业1家。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带动战略,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总量不断扩张,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1.3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10.1%,增幅居全省第四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6%,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40%左右。
成绩着实让人振奋——焦作在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正在迈向新型工业化城市。但焦作工业传统工业化特征仍然比较明显。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市工业也遭遇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困扰——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要素制约加剧等矛盾尤为突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新型工业城的步履蹒跚而沉重。
为此,市委、市政府在谋划“十三五”发展时,把建设“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城”作为焦作基本定位之一。
当前,焦作必须依托现有优势、现有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把焦作建设成为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那么,何谓新型工业城?新型工业城“新”在哪里?新型工业城就是要发挥焦作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信息化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建成运行质量提升、产业规模扩大、结构明显优化,在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具有先发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工业城。
信心胜过黄金。在打造新型工业城征途上,焦作信心满满——“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产业持续转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在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下,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为我市转型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城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带来了新机遇。
——聚力发展,打造六大产业集群
工业产业集群,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焦作将强化龙头培育、集群引进、项目建设和要素保障,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循环化工、生物和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依托中轴集团、科瑞森等优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矿山装备、工程装备、造纸装备、农机装备、通用航空装备、智能装备等六大发展领域;依托多氟多新能源,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风神轮胎、中原内配为龙头,重点发展汽车关键部件、专用车等产业;依托佰利
联、多氟多等企业,以发展循环化工、精细化工为方向,大力推进钛白粉和氟化工产品链建设,改造提升盐化工和煤化工,推动原材料化工向化工终端产品转型,构建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依托蒙牛、博农等,巩固提升乳制品、面制品、肉制品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功能饮料、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新兴产业;依托保和堂、怀山堂、明仁医药等企业,发展壮大“四大怀药”深加工特色产业链;依托华晶科技、富耐克等企业,做精做强超硬材料,进一步发展高品级金刚石及制品、立方氮化硼、超硬刀具、耐磨材料、密封零件等高附加值产品。
——抢抓机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按照规划,我市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高效节能产品、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建设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引进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设备生产配套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元器件、通信电缆、导航设备等产品。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壮大天然气、煤层气发展规模,打造风光电组件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链。
——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按照规划,我市将推动铝工业、煤炭、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强化成本管控;妥善定性与处置“僵尸企业”,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我市将重点推进骨干企业全面信息化,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逐步实现向智能制造转型;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融入,推进其生产过程自动化和连续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创新信息化改造支持方式。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按照产业实际和行业划分,委托制订相关企业信息化改造方案,并对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招商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区域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工业的竞争,而工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项目的竞争,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的竞争。我市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调优存量、做强增量的关键,每年重点实施150个左右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的转型升级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支撑带动作用。
招商引资是发展的生命线。对于现阶段的焦作来说,争取更多的外部资金、招引更大的投资项目、形成更强的投资力度,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我市将坚持务实招商、精准招商,大力推动“333”招商,充分发挥本地商会、驻外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平台作用,瞄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突出先进制造业、科技、电子商务三大领域,围绕集群培育和产业链完善,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
——完善机制,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企业兴则产业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机制,支持100户重点企业和100户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坚持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在全市规模效益强、成长性高的骨干企业,每年组织评选一次全市“双50”企业(50家规模效益强、50家高成长性企业),把全市“双50”企业列为支持重点,加大政策、资金引导扶持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点工业企业、企业服务联系企业等工作制度,用足用活政府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筛选100家小微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解决困难企业实际问题。按照“分类施策、一企一策”的方针,对生产经营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进行“点对点”帮扶,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研究制订加快困难企业脱困、盘活企业资产的实施方案,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引进、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形式,盘活企业现有资产,实现企业再发展。强化企业家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围绕金融、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品牌营销等多个领域,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精准培训,加快打造一批懂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企业家人才队伍。
从老工业基地迈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这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以六大产业群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城发展蓝图已然绘就,壮美可期。新型工业城,必将为转型示范提供强力引擎,为美丽焦作带来新的光荣和梦想!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