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微信平台带来贴心服务
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 调研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德孝文化永传承 覃怀乡村展新颜
乔庄村:堡垒作用显威力
留住乡愁 留住家风
焦作森防:守护生态安全
图片新闻
鸡西市推出25条政策 探求“煤城”创业之路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4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沟情怀:
留住乡愁 留住家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李 霞

  记者近日在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采访时,街道墙壁上悬挂的标语令人眼前一亮:“相见及待人,真诚而本善”“家庭好和美,孝道是根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浓浓传统文化让人心涌暖流。

  “对莫沟传统村落的修复,要实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回归,这是建设老家莫沟‘一修复三实现’的思路。建设老家莫沟,留住乡愁,更要留住家风。”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自信地告诉记者。

  该村东头村民聚集区有一座6间的土坯瓦房,是该村“和睦家园大讲堂”所在地。每周六晚上,村民聚集在这里学习传统文化、村规民约,分享心得,去年10月份至今,坚持不断。

  传统文化教育让这里家庭和睦,邻里相敬。

  宋聚荣老太太当众三鞠躬致谢的故事令人感动。70岁的老太太宋聚荣曾因女儿女婿有矛盾而烦恼,自从女儿女婿参加“和睦家园大讲堂”学习后,变得相敬如宾。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和睦家园大讲堂”正在举行,宋聚荣老太太举起双手:“我想说两句!”只见她恭恭敬敬地对着国旗一鞠躬:“这一鞠躬给咱们尊敬的习总书记,感谢党和政府让咱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接着,她对着孔子挂像一鞠躬:“这是给咱们老祖宗鞠的,感谢他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懂礼仪。”最后,她面向大家一鞠躬:“这一鞠躬送给咱们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他今天不在场,可他哪一周不来咱莫沟村跑几趟?没有他,哪有咱莫沟村的今天和将来!”

  传统村落的修复,让莫沟村留住了乡愁,也留住了家风。

  每天6时多,家家户户开始打扫院落,清扫街道;每到节假日游人多的时候,该村老人义工队主动出击,免费给前来观光的游客看车、引路;该村“和睦家园大讲堂”、村委会大院、老年养护中心等公共场所,每天都有义工轮流打扫……“俺村人人都是义工。”该村党支部书记苗小忠说。

  精通民俗建筑的70岁老人万奇生,放弃了在外一天挣几百元的机会,如今为建设老家莫沟一天只拿几十元,像他这样的工匠该村还有很多,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奉献乡村的工匠精神;该村干部不论刮风下雨,每天晚上都要把全村的安全检查一遍,把行动不便的老人探视一遍,他们被称为“好儿子式的村干部”;还有孝敬老人而成立的互帮服务队、教育少年儿童的爱心社……在这里,家风就是奉献乡里、互助互爱、和睦共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