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学习造就人生,创新丰富人生,事业充实人生”,是崔文平的座右铭。24年的工作历程,24年的不懈追求,他用自己对事业的满腔热忱和火一样的激情,展示了新一代工人的风采。
2014年以来,崔文平先后主导的五项自主创新项目,节约费用数百万元。他先后荣获公司技术创新进步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尤其在“生产焊接式钢爪,降低备件费用”自主创新项目中,为公司节约费用200万余元,获得万方论坛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殊荣。
1967年11月出生的崔文平,1992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多年工作在一线,他在实践中感悟到:只有创新,技术才能进步;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发展;只有创新,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学习,上网查资料,经常为自己“充电”,刻苦钻研前沿尖端技术,不断在实践中搞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他说:“新的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做一名复合型工人才能胜任时代的挑战。”
设备维护与保养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安全稳定生产的一项重要环节。他多次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采用“电解槽阴极母线不停电焊接”的工艺方法,减少停电次数,保障电解槽的稳定运行。2015年共减少停电次数4次,为公司增加铝水产量44吨,产生经济效益47.12万元。
2015年,公司钢爪出现大量的断梁导杆组,导杆流通量严重短缺,同时铸造钢爪生产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针对这个问题,以崔文平为组长的项目组设计了一项新的钢爪加工制造工艺,并完成了批量生产,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焊接式钢爪的月产量突破900组,随后稳定在每月900组以上,完全替代了铸造钢爪,实现了企业和职工互利双赢,当年为公司节约成本243.18万元。
作为万方的设备技术能手,设备的安全性也是他工作中的重点。面对困扰公司多年的电三多功能机组裂纹问题,他主动请缨,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他力推校企合作,制订全新的技术方案,克服高空、高温、高磁场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组织60名人员分批次全系列停电进行修补和加固,有效控制了安全隐患,保证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把公司的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