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见习记者贾定兴)昨日,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进入4月份以来,我市部分地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出现较快增长,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节。市疾控中心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儿童监护工作,尽早识别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该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近年来,手足口病一直是我市法定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最多的疾病之一。
“从我市的疫情监测情况看,进入4月份以来,我市部分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明显增加,全市疫情开始呈现较大幅度上升,但总的发病水平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和历史平均发病水平。”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任东告诉记者。根据我市历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预计4月份至5月份,各地手足口病疫情将持续上升,手足口病发病进入高发流行期,聚集性病例和重症病例将陆续出现,发生暴发疫情的风险增大,全市手足口病防治进入关键时期。
据了解,4月份起,该中心已经启动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周分析,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病原学变化趋势,作好疫情分析研判。就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我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已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地继续将手足口病的防控作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早安排、促落实;针对本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周密部署,明确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将托幼机构疫情监控作为重点,密切监视疫情动态,要指导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午检、缺课登记和卫生消毒等制度,努力降低发病率,严防暴发疫情的发生。
“预防手足口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任东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每天开窗通风2次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个星期要清洁擦拭地面、桌椅台面、床围栏、门把手、电话等幼儿能够得着的物体和地方。幼儿的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更应该每周清洗;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者留在家中隔离治疗。若家中还有其他宝宝,那么他们的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等要尽量分开,避免互相接触。